博新计划:2019年资助比例18%,截止9月底出站人员超40%留设站单位工作
人才,关乎国家的发展与未来。2016年,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推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启动实施“博新计划”。
“博新计划”缘起于2015年的一份关于博士后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优秀博士来源不足是博士后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认为有必要推出一个人才计划,进一步发挥博士后合作导师、设站单位的作用,集中有限财力和有效政策资源,着力吸引国内优秀博士毕业生进站做博士后。
“博新计划”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为国留才、为国选才、为国育才。它与其他人才计划相比,在资助对象、平台、导师、人选上都有特殊要求。每位入选者每年资助30万元,两年共60万元,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博新计划”已资助1300人,其中,2016年200人,2017年300人,2018年和2019年各400人。截至2019年9月底,已出站228人。
“博新计划”实施仅3年多,博新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却很丰硕,加速了人才培养进程。数据显示,对2016年和2018年入选的753人的线下调查显示,博新人员共获批专利855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51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307项。22人次获重要的国家和国际奖励;438人次主持国家及部委重大科研课题。
“博新计划”对人才培养所坚持的高水平要求,促使三者有机结合,为博士后人才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统计显示,1300名“博新计划”人员入选时的平均年龄为28.8岁,主要来自“双一流”高校和中科院的研究所,申报时学术绩效突出。在六大研究领域中,从事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研究领域占比34.2%,现代产业技术领域占比21.2%,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占比20.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占比12.4%,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领域占比3.8%。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的占比53.4%。统计的789位博新人员的合作导师中,有院士133人次、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人选314人次、高校校长18人次。
“博新计划”的实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参与的设站单位和博士逐年增多。在“博新计划”的带动下,很多地区和设站单位将工作重心由注重站内培养转向站前吸引,博士后人才培养节点前移,博士后工作格局更加开放。出站后的博新人员职业前景如何?调查显示,截至9月底出站的228名博新人员中,留设站单位92人,占比40.35%;流动到新单位74人,占比32.46%;回原工作单位17人,占比7.46%;出国28人,占比12.28%;进二站11人,占比4.82%。作为全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后人员年轻,有蓬勃的创新活力和巨大的科研潜力,是国家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