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化作用发现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30
中国农民对于低温处理种子的经验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闷麦法”,即在冬季的低温下将萌发的冬小麦种子装在罐中,处理40~50天,以便春季播种时获得与秋播相同的收成。这种经验的科学解释来自于1918年德国植物学家G.加斯纳的发现,他发现黑麦具有冬性和春性之分。春黑麦不需
中国农民对于低温处理种子的经验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闷麦法”,即在冬季的低温下将萌发的冬小麦种子装在罐中,处理40~50天,以便春季播种时获得与秋播相同的收成。这种经验的科学解释来自于1918年德国植物学家G.加斯纳的发现,他发现黑麦具有冬性和春性之分。春黑麦不需要经过低温时期即可抽穗,适合春播;而冬黑麦则需在发芽前后经过一段1~2℃的低温时期才能抽穗,因此必须在秋季播种。
1928年,苏联农学家T.Д.李森科进一步发现了禾谷类作物的冬性品种如果未经低温处理,则长期处于分蘖阶段而不拔节开花。他和他的同事发现,将黑麦、小麦和大麦的种子播种在积雪的田间,经受一段时间的自然冷冻后,就能拔节开花。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将刚刚发芽的冬性禾谷类种子在播种之前用0~5℃的冷冻处理一定天数,则不论何时播种,均能正常拔节。这种低温处理方法被李森科和同事们应用于农业生产,并称之为“春化”。
1935年,李森科提出了植物阶段发育学说,认为春化阶段是一年生禾谷类作物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中国农民对于低温处理种子的经验,也为我们揭示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对全球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复试黑吗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