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程焕文:「第五代学人」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领域
早在1988年,程焕文教授提出20世纪中国图书馆“四代人”之说,此说在20世纪90年代后广为流传,成为图书馆学界的共识。进入21世纪,第四代图书馆学人逐渐步入退休阶段,他们在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研究的舞台上逐渐退居边缘,最终谢幕。其中,有如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况能富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乔好勤教授,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侯汉清教授,首都图书馆原馆长倪晓建教授,深圳图书馆原馆长吴晞研究馆员,湖北省图书馆原馆长汤旭岩研究馆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原所长王世伟研究馆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杨玉麟教授等退休者。有如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范并思教授等退休后延聘者,有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戴龙基等退休后异地任职者,还有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原主任张晓林等任期届满或临近退休而换岗者,甚至有如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黄纯元博士等英年早逝者。
按照目前的人事制度与组织规定,不出十年,将有一大批第四代人陆续退至幕后或退休,如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刘兹恒教授、李国新教授、王余光教授、王子舟教授,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的柯平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研究馆员、研究院院长汪东波研究馆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肖希明教授、陈传夫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叶继元教授、郑建明教授、徐雁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主任的初景利教授,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的蒋永福教授,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党跃武教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的刘洪辉研究馆员,广东东莞图书馆馆长的李东来研究馆员,浙江图书馆馆长的褚树青研究馆员,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的刘炜研究馆员,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的周德明研究馆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的孙坦教授等,到那时,第四代人的历史使命将基本终结。
第四代图书馆人的历史使命基本终结,但他们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学术发展中,是杰出代表和骨干力量。近年来,在图书馆史和图书馆学史研究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如中山大学的王蕾博士、周旖博士、张琦博士、肖鹏博士,北京大学的范凡博士,南京大学的谢欢博士,第三军医大学的李彭元博士,清华大学的韦庆媛副研究馆员,江南大学的顾烨青副研究馆员,泉州师范学院的郑锦怀副研究馆员,华南师范大学的郑永田博士,成都大学的任家乐博士,武汉大学的彭敏惠博士,河南大学的翟桂荣副研究馆员,河南师范大学的王仁磊博士,天津师范大学的周余姣博士,云南大学的刘宇博士等。这批青年才俊朝气蓬勃,阳光向上,学兼中西,功底扎实,思想敏锐,视野开阔,成果丰硕,具有极其浓厚的图书馆精神和学术精神。
第五代人的出现,标志着图书馆学领域的新生力量崛起,他们自图书馆史和图书馆学史领域脱颖而出,与第四代人在图书馆学各个领域的遍地开花形成鲜明对比。这得益于各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和图书馆史与图书馆学史教学、科研团队的培养,如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团队,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王子舟教授团队,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叶继元教授、张志强教授团队,武汉大学肖希明教授、吴永贵教授团队,四川大学姚乐野教授团队,河南师范大学苏全有教授团队,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院汪东波研究馆员团队,江南大学吴稌年教授团队等。这些团队通过培养博硕士生、带动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编撰大型史料著作、进行专项研究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