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生不喜欢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位于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并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该校拥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66个本科专业,农业科学在US.NEWS学科排名中位居全球第18位。在学科评估中,该校共有15个学科参评,其中6个学科排名前5,12个学科排名前10,农业工程、植物保护、林学三个学科均排在第3位。
尽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学科建设和教学实力上不输其他985高校,为何仍被视作“最垃圾的985”?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地理位置是一个关键因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陕西杨凌,西部地区的气候环境相对恶劣,常年干燥,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大型企业也相对较少。2018年世界百强企业榜单中,西安仅有两家国企上榜,而广东则有六家,其中六家位于深圳。没有大型企业的支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导致西部高校面临困境。
其次,专业类型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优势专业集中在农业科学、植物保护、林学等农林类领域。这些专业要么要求深造,要么待遇较低,工作条件艰苦,就业面较窄,转行困难。该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总人数为7566人,就业总人数为6845人,总体就业率为90.47%,其中本科毕业生5099人,就业人数4533人,就业率为88.90%。这一就业率虽高于某些高校,但对于985高校而言,仍低于预期。
此外,资金投入也是影响因素之一。2016年,教育部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长明确表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西部高校引进人才,并强调挖走人才就是“掘人家的命根”。这反映了东西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东部省份每年拥有巨额教育经费,而西部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滞后,难以提供一流的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尽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多个方面表现不俗,但由于地理位置、专业类型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导致学生就业前景不佳,进而影响了学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