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影响
巴黎和会后,各国列强在欧洲地区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抑制。凡尔赛体系作为国际地区“新秩序”的构建,包含了对德条约、对奥地利的《圣日尔曼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纳伊条约》、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以及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的签订,最终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其本质是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安排的国际体系。
巴黎和会虽然在协调一战参战国家之间的矛盾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强权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各国争议。和会对德国的宰割性惩罚措施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导致战后德国民族主义高涨,为纳粹势力和希特勒撕毁和约、扩军备战提供了口实。英法对德国的感到的愧疚,导致后来绥靖主义盛行。而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的兴起,与“分赃太少”和战后经济危机有关。美国代表罗伯特·兰辛在远东问题上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主张,但这一主张被无理拒绝,导致美方代表团成员集体抗议。中国一度对美国持有好感,威尔逊总统成为国人敬佩的“世界大人物”之一。为解决亚太地区未解决的矛盾,两年后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包括中国的山东问题在内的问题得到了处理。
巴黎和会的后果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不仅未能彻底解决各国间的矛盾,还埋下了战争的种子。陆军的福熙元帅对和会签订的和约内容进行了犀利的评价:“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元帅的预言在20年后得到了验证,德国正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的影响深远,不仅关系到各国的利益分配,还涉及民族情感、政治局势以及国际秩序的构建,其后果直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扩展资料
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埃德·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俄等战败国,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