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8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及其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2. 国民生产总值(GNP):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3. 重置投资:由于厂房、机器等固定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及其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2. 国民生产总值(GNP):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 重置投资:由于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的磨损,为维持生产能力,需要用折旧费用来购置新的机器设备等资产的投资行为。

4. 流量:指在一定时间跨度内发生的经济变量,如一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5. 存量: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存在的经济变量,如某一时点上的国民财富总量。

6. 名义GDP: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未经价格调整的产出水平。

7. 实际GDP:通过将名义GDP的价格水平调整为某一基年水平,以反映真实的产出变化。

8. GDP折算指数:用来衡量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比率,反映了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9. 投资:在经济学中,投资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

10. 均衡产出:即产出水平达到与总需求相等的水平,此时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

11. 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每增加1单位时,消费支出的增加额与收入增加额的比率。

12. 投资成数:描述收入变化与导致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之间的比率关系。

13. 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倾向于持有货币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即使这意味着牺牲利息收入。

14. 流动性陷阱:在利率极低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预期利率将不再下降,债券价格不再上升,因此愿意持有现金,不愿购买债券的现象。

15.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反比关系,即在某一利率水平下,投资等于储蓄的产出水平。

16. 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点的集合。

17. IS-LM模型:综合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决定过程。

18. 凯恩斯区域:在LM曲线水平状态的区域,此时货币政策对产出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效应。

19. 古典区域:在LM曲线垂直状态的区域,此时货币供给的变化不会影响产出水平。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28/2/967520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