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机构设置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CCRC)是中国科学院的非法人研究单元。该中心致力于协调组织院内与气候有关的研究力量,面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展综合和集成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面向国际谈判的研究、面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研究以及面向气候变化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该中心拥有强大的学术委员会与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由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而管理委员会则由来自中国科学院的高级领导构成。中心学术秘书为张颖博士,固定成员包括多位科研人员。
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为了适应当前国内外关于亚洲季风变化及与ENSO循环相互作用研究发展的需求,以及亚洲季风系统研究合作与交流的需要,亚洲季风系统与ENSO循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研究所研究结构的变化和便于科研管理,在原有气候研究部的“季风与短期气候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季风系统研究中心”(CMSR),并成为了研究所科研结构中的一个实体。
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中心简介暂缺。
云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云降水物理和强风暴一直是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半个世纪的开拓和发展,我国在云降水物理、人工影响天气以及强对流天气和中尺度动力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验室通过探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相结合,重视探测技术研发、实验和探测设计以及模式研制和发展。实验室在云降水物理、人工影响天气以及中尺度强风暴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在若干相关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有影响的一系列创新成果。
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成立于1995年4月。实验室围绕中层大气、大气物理过程、大气和环境遥感等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旨在为临近空间区域开发利用和安全、大气物理过程遥感与监测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博士后等成员,并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成立于1988年,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吕达仁院士,实验室主任为王自发研究员。该实验室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化学模式以及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等领域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并在区域大气污染联网观测、预测和预报研究领域异军突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实验室产出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并建立了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