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如何过的充实且有意义
1 上好你的专业课,读好你的书
大一上半学期,我自己的专业课学的可以说是“稀烂”。 老师的讲座,我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处于一种走神的状态,有些时候还可能会睡着。对于老师布置的每周阅读作业,我可以说是“浪里白条”——水性太好。
下半学期,我意识到这样混日子实在是不行,开始认真听讲座,做笔记。虽然可能达不到学霸们的水准,但是比起上学期的自己,还是进步了许多的。
大二的专业课更加重要,我也会认真的对待。
可能很多人也会说,自己学的是一个很烂的专业,或是高考不如意才填报的专业,所以根本不想也没用动力去读。
我想说的是,其实没有什么真正没用的专业,关键在于你怎样在学,怎样在思考,你永远不知道未来它会给你带来什么。
2 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慢慢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现在毕业生失业率高也是社会共识了。
原因也很简单,蛋糕就那么一块,有上千人想去分那份蛋糕,最后注定有一大群人会饿肚子。
现实就是很残酷,但是光焦虑没有任何意义,要是不想毕业以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处处碰壁的话,在大学四年里就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
那么要如何去做呢?
有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1 在大学期间可以去各种公司实习,感受一下工作的氛围和与同事相处的感觉,帮助自己积累社会经验。
这里有个建议,实习不要乱找,最好是与自己专业相关,或是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拿我来说,我是学传播学的,那么不要去一个证券公司实习。
2 学会关注社会的热点与最新的风向
这里当然说的不是花边娱乐新闻。我们要学着去观察社会最新的走势,或是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未来几年社会的风向会怎么走。
当然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这么一个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超前的快,对前沿的信息持续的关注能够让你保持大脑的活跃度,也很有可能会诞生自己的新颖的想法。
3 学习一门技能
大学里学习一门自己未来可能用得到的技能。大学里除了自己学校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学习一门技能。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影视后期,或是平面设计,在未来多多少少都能用的到。多学一门技能等于给未来的自己多一条路。
拿我自己来说,我是传播学专业的。但是学校里学习的主要是是各种基础理论和关于种族、性别等话题的讨论,实际操作没有涉及。
所以我在室友的推荐下找到了新媒体运营这一板块。最后在比较之后选择了半撇私塾,决定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慢慢摸索出自己未来的方向。
4最后想说一个,记住不要心急
我前面也有提到一个词——“慢慢”
很多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这四年内你的想法改变了很多很多。这就像雕刻一样,从一个原始的想法开始,一块石头是慢慢打磨,最后变成一件艺术品的。也许雕刻到一半你发现手臂磨的太细,已经改不回来了,但是人生可以改变啊。
当你做到一半时发现自己有个方向出了问题,你还是有再来的机会。但是如果你不去尝试的话,你连发现自己错了的机会都没有。
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之后,大学里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真正想做的事情
虽然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毕竟和真正的社会还是不一样的。大学时代,可能我们还不太会为了吃一口饱饭而焦头烂额,所以在这珍贵的四年,最后的学生时代,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因为也许以后忙于生计就再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做了。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可以用来参考:
1 加入一些你喜欢的社团组织
社团组织这个东西,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学生时代肯定都接触过,也或多或少加入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组织。
一年下来,我感觉参加社团组织还是挺有意义的。
第一,在社团组织里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可以打开你在学校里的人脉。
在社团组织里,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许是一生的挚友,又或是你非常看不惯的人。如果碰到了前者,可以说你的运气真的非常不错。但是如果遇到了后者,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放平心态,其实他/她们可以帮你锻炼日后遇到这类人的处理能力,不用太过于在意他/她们的言行,做好自己的任务即可。不必要时可以减少接触,这样可以减少烦恼。
2 课余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大学时光真的是我们余下不多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欢事情的时间了。
喜欢打篮球,那先把自己今天的任务给完成了,马上就去球场,享受挥洒汗水的感觉,享受朋友间的欢笑。
喜欢跳舞,那就加入大学里的舞队,尽情地与朋友共舞。
喜欢看书,那就在一个充满暖暖阳光的午后,在图书馆的阳台上享受自己惬意又闲暇的时光。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也不一一列举了。我只是想说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够一直坚持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够坚持下去。
这件事不是为了任何人,纯粹因为喜欢,因为热爱而去做。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