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中量变的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1.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发展始于量变,量变为质变奠定基础,而质变则是量变的自然结果。
(2)质变开启新的量变可能性,使事物在新的质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3)事物发展不断经历量变到质变,再由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如此循环,推动进步。
2. 量变与质变的方法论要求
(1)积极积累量变,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2)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促进事物飞跃和发展。
(3)避免形而上学极端,既不急于求成,也不优柔寡断。
3. 形而上学对量变质变的误解
(1)只承认质变,忽视量变作为质变准备的重要性。
(2)否认质变,认为只有量的积累,否认质的飞跃。
4. 量变质变原理的实际应用
(1)注意量的积累,防止不良质变的发生。
(2)坚持适度原则,保持事物性质稳定。
5. 扩展资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涉及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和时空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现实性和主体能动性。
(3)意识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7. 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对立,前者强调意识的决定作用,后者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量变与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一原理,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形而上学对这一规律的误解,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