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是用中国古代文学四的书,请问要如何复习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8
这是四书的重点句子,一定要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

这是四书的重点句子,一定要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被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了什么是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能够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违背规矩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没有德行的人却是终日烦恼忧愁。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似的墙壁不能粉刷。宰予这种人也不值得责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没有德行的人恰恰与之相反。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忧自己没有能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有错误而不去改正,那么这个错误就是真正的错误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志向,主张不相同的人,不必在一块商量事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后天的学习使人与人在很多方面相差很远。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时光匆匆溜走,岁月是不会等待人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一个人不得志的时候应当坚守自己的品德,得志的时候便可以用这种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人们的通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人有不为者,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一个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躲逃;自己作下的罪孽,却难以逃脱。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译文:聪明的人喜欢山,仁爱的人喜欢水。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这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的分别,老少之间有长幼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译文:不愿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人莫知其子之恶。

  译文:没有人能够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做学问好像追逐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纪(做儿女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而有所忧虑。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28/2/957769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