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历史前沿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当年,东北大学在本溪市建立,随后在1948年8月,自然科学系数学科在吉林市成立,标志着东北大学数学系的诞生。1949年1月24日,吴莲溪教授被任命为系主任,1950年1月,数学系首次制定了本科和专科的教学计划。1950年4月,东北大学数学系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随后,数学系在1950年10月成立代数、几何、数学分析和初等数学四个教研组,并分别由吴莲溪教授、杨春田教授、吴宗函教授和马忠林副教授担任组长。1953年5月1日,数学系开始正式开展函授教育,同年学校开始培养研究生,吴莲溪教授成为研究生导师。1958年10月5日,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改名为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1960年9月,数学系招研究生班30人,分别编入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个研究生班,学习期限为2年。然而,1966年6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数学系的教学、科研及教研室活动均被停止。直到1977年7月,数学系才恢复了教研室建制,同年冬季,恢复高考招生,数学系时隔11年录取了180名本科生。1978年,数学系在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专业中各招生12名和2名硕士研究生,标志着数学系研究生培养工作正式恢复。1980年8月1日,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恢复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东北师大获得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数学系又获得了学科教学论(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数学系撤消教研室建制。1998年8月,东北师大取得应用数学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教育硕士(数学)学位授予权。2000年9月,东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数学系获得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11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也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4年1月,数学系被撤消,成立数学与统计学院。同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被确定为数学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10月,学院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检查工作,同年12月,教育部批准学院建立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4月,学院成为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同年6月,学院“应用统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划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论证。2009年9月,学院调整后下设基础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应用数学系、运筹与控制系和数学教育系。
扩展资料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1997年以前学科建设工作主要依托在教研室中,1997年撤消教研室建制以后,学科建设工作主要是以科研团队形式出现,2004年1月撤系建院。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