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酰乙酸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
因为线粒体内膜上缺乏相应的转运蛋白。
然后草酰乙酸跨内膜转运一般有以下几种我简单说一下:
1、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中,草酰乙酸脱氢形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侧,或转氨形成天冬氨酸从基质侧进入溶胶。
2、三羧酸转运体系,也就是柠檬酸-苹果酸-丙酮酸穿梭途径,草酰乙酸形成苹果酸或进一步形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侧,或同乙酰辅酶a合成柠檬酸进入胞质溶胶。
3、乙醛酸循环里草酰乙酸还可以通过多步反应形成琥珀酸进入线粒体,又通过柠檬酸循环形成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的一个环节。是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由苹果酸生成的,它与乙酰辅酶A缩合生成柠檬酸,开始新的循环。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由丙酮酸与CO2生成,另外,也在转氨酶(EC 2.6.1.1)的作用下由天冬氨酸生成。已知也可作为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扩展资料:
草酰乙酸既是一种α-酮酸也是一种β-酮酸,它同时具有两种官能团的性质。
作为α-酮酸,其酮基碳可受亲核进攻,例如:草酰乙酸发生 C-α 转氨基作用,得到天冬氨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得柠檬酸。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反应之一,一般认为是启动循环的一步;作为β-酮酸,草酰乙酸稳定性不强,易脱羧。
例子有:苹果酸在苹果酸酶催化下经过草酰乙酸,发生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糖异生中,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作用下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线粒体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和脂质,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辅酶等小分子及核酸。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既有可溶的也有不溶的。可溶的蛋白质主要是位于线粒体基质的酶和膜的外周蛋白;不溶的蛋白质构成膜的本体,其中一部分是镶嵌蛋白,也有一些是酶。
线粒体中脂类主要分布在两层膜中,占干重的20-30%。在线粒体中的磷脂占总脂质的3/4以上。同种生物不同组织线粒体膜中磷脂的量相对稳定。含丰富的心磷脂和较少的胆固醇是线粒体在组成上与细胞其他膜结构的明显差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酰乙酸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