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西南中山高原地质环境区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8
本区位于我国中部山区,其范围在大秦岭以南,经武当山,以宜昌-新化-河池-大新一线为东界。本区属湿润气候,以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和高原为主。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和秦岭褶皱系的中东部。本区西侧为南北构造带的中南段,挽近活动断裂活动强烈,平均位移速率为每年6~

本区位于我国中部山区,其范围在大秦岭以南,经武当山,以宜昌-新化-河池-大新一线为东界。本区属湿润气候,以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和高原为主。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和秦岭褶皱系的中东部。本区西侧为南北构造带的中南段,挽近活动断裂活动强烈,平均位移速率为每年6~10mm,地震活动强度大、频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强震活动区。其北侧主要为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在地质、地貌和地理方面,是分隔我国南北方的重要界线。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其次是碎屑岩。

本区包括长江中游地区、四川盆地区、乌江流域区、西江流域区等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资源模数为6万~10万m3/Km2。地下水资源占本区水资源总量20%~40%。贵州省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占本省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

本区以中山为主,坡陡谷深,地质灾害发育。川东、鄂西、湘西、黔西中山地区为滑坡崩塌灾害高易发区,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属泥石流灾害易发区,其中秦巴和川滇山地泥石流最为发育,是我国山地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云贵高原地面塌陷严重,属地面塌陷高易发区。

(一)秦巴山地地质环境亚区

本亚区由秦岭、大巴山山地组成,海拔2000m以上的高峰众多,汉江于两山之间蜿蜒东流,形成流江谷地,海拔仅166.7m。本亚区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300mm,7~8月份多暴雨和大暴雨。侵蚀山地的地貌和降雨异常是引起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区内滑坡、泥石流极为发育。西汉水上游、白龙江上游、嘉陵江上游(含宝成铁路)、涪江上游等,是我国暴雨型泥石流灾害最突出的地区。

(二)四川盆地地质环境亚区

本亚区位于长江上游,四周高山环绕,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1000~1500mm,西部达1500~1800mm。区内西部为成都冲积平原,东部为红层丘陵。盆地内以红层丘陵为主,海拔高度在250~500m,主要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极易风化,抗侵蚀能力差。区内碳酸盐岩多为埋藏型,主要在重庆—万县一带出露二叠纪、三叠纪碳酸盐岩,岩溶塌陷发育。川东丘陵区和长江上游河谷(重庆—奉节)地段是滑坡、崩塌的多发区。

(三)滇中、川西南高原高山地质环境亚区

位于乌蒙山以西。地处康滇地轴的台缘褶皱带、南北向断裂带的南段,以红色碎屑岩发育为主,地震活动强烈,频度较高,强度较大,断裂带平均滑动速率为2.4mm/a。区内构造地貌显著,海拔2000m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mm上下。在地震震中和活动断裂带附近常集中分布泥石流、滑坡、崩塌。区内金沙江中、下游河谷地区和川滇南北向条带状地区是滑坡、崩塌的多发区。安宁河及红水河谷(含成昆铁路)、金沙江下游、小江流域(含东川铁路支线)等,是我国有名的泥石流重灾区。区内岩溶局部强烈发育,易于诱发塌陷灾害。

(四)鄂西-云贵岩溶中山高原地质环境亚区

本亚区由海拔1000~2000m的云贵高原、鄂西岩溶山地和滇、黔、桂高原斜坡区组成。以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多次交替沉积的多溶层结构为主要特色,是我国南方岩溶塌陷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岩溶环境的特征是地表土层薄而贫瘠,植被稀少,成土极慢,地表与地下水的体系复杂,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极为频繁。黔西六盘水地区和长江上游河谷(奉节-庙河)地段为滑坡多发区。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28/2/94874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