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滨《政治学导论》第二章 研究政治:何谓政治学
探索政治的深层脉络:政治学的多元视角与演变
自19世纪末的学术大变革以来,政治学如同一块多元化的拼图,不断吸收和融合不同学科的力量。最初的学科分化,政治学受到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熏陶,随后经济力量的冲击,让政治学经历了从传统政治学(关注政体结构)到行为政治学(权力分配的动态分析)再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探讨权力制约条件)的深刻转型。
规范与科学的交融
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将道德与政治紧密结合,探寻"善"与"正义"的哲学基础。19世纪末,政治学转向科学研究,倡导价值中立与客观分析,试图揭示普遍规律。然而,芝加哥学派的实证主义潮流引入了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因果关系的严谨性,与之相对的阐释研究则主张定性分析,强调主观性在解释社会现象中的重要性,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马克思主义与批判研究的新视野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独树一帜,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为核心,深入剖析阶级斗争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法兰克福学派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批判研究,质疑社会科学的普遍模式,强调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传统实证主义提出了挑战。
路径与方法的探索
行为主义政治经济学侧重行为分析和科学方法,尽管个人主义视角鲜明,但其归纳方法常被批评为忽视独特性。理性选择主义则进一步发展,如社会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它们分别关注个体决策、集体偏好和政治市场的互动,对西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然而,新制度主义的出现,既不满足于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的局限,也不满足于简单的市场失败论。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制度主义分别从制度变迁和立法稳定性入手,批判传统,提出路径依赖和制度创新的理论框架,为理解政权与社会结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总结来说,政治学的研究路径多元且富有深度,从传统的道德哲学出发,历经科学实证与解释性理解的碰撞,再到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融合,展现了政治学在不断探索社会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