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学和森林生态学:丰富度与多度的区别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7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多度是指种群个体的数量。比如,群落中有4个物种,则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4(PARTRICK指数);而其中一个物种有40个,则称此物种的多度为40;丰富度是群落的数量指标;多度则是针对种群的指标;2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的定义你已经很清楚了;我给你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多度是指种群个体的数量。

比如,群落中有4个物种,则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4(PARTRICK指数);而其中一个物种有40个,则称此物种的多度为40;

丰富度是群落的数量指标;多度则是针对种群的指标;

2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的定义你已经很清楚了;我给你解释一下。

趋同适应是不同生物变得相似;趋异适应是同类生物变得不同;

举例:

首先是趋同适应,在某一个食物来源相对单一的地方(只有坚果),那么可能所有的物种都需要发展出针对坚果的进食方式,于是乎,可能所有的鸟类都会具有类似的喙(强大有力的喙来打开坚果的外壳);再举一个例子,在沙漠中,可能所有的冷血动物都有类似的活动习性,白天不出来,晚上出来进食,白天都躲在沙里,这是对沙漠高温的趋同适应。

然后是趋异适应,趋异适应是针对同类动物的,比如,达尔文曾经留足的加拉帕格斯群岛,针对地雀这种鸟,在不同的岛屿上,地雀有不同的嘴形,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岛屿上有不同的食物,所以地雀必须针对食物发展出不同的嘴形来适应,这就是食物引起的趋异适应;在森林中,也有这样的提法,趋异适应被用在人为干扰后的森林中,同样的地理条件,由于人为干扰的不同特征和不同时间,而会形成不同的群落,这是森林中的趋异适应!你如果是林业的学生,可以参考《天然次生林》东北林业大学编写的。

3这个问题是唯一可以抄写的问题了。。

FOREST ECOLOGY4.地带性顶级学说我国的刘慎鄂提出。是对三种顶级学说的总结与评价。主要观点:(1)主张单元顶级学说的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大气候上,大气候决定一切;主张多元顶级学说的把注意力放在局部环境条件上。(2)有多少个系统就有多少个定级,但地带性顶级只有一个,受制于大气候上,其他都是非地带性顶级,受局部环境条件所控制。(3)在研究植被区划时,把注意力放在地带行顶级上;而研究一个地区内的植被时,则除了注意地带性植被外,还应注意非地带性植被。

考试类的一条一条的,我现在手里没有书,我只能解释一下。

地带性顶级植被是受到符合区域大气候特征的植被;

而非地带性顶级植被是受到局部环境特征如土壤、地形等影响的植被;

比如,长白山地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是地带性植被,但是在干旱的山坡上,蒙古栎也可能形成稳定的顶级群落,这就是非地带性植被。

另一个概念,就是显域和隐域,也是和这个类似的概念。。。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27/2/93719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