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
1. 布莱希特广泛吸收古代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优秀文化,建立了超越国界、时间的“叙述体戏剧”,其代表作如《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和《四川好人》等,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文学价值显著。
2. 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又称为辩证剧,是从教育剧发展而来的。他在《论实验戏剧》中提出,现代西方戏剧实验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戏剧的娱乐功能,代表人物有安图昂、斯坦尼、梅耶荷德、皮斯卡托等;二是戏剧的教育功能,代表人物有易卜生、高尔基、契诃夫、奥尼尔等。
3. 布莱希特在戏剧创作初期,非常重视戏剧的教育功能。1928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著作后,他的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段期间创作的《例外与常规》、《母亲》等作品,都是他“教育剧”的代表作。
4.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莱希特意识到教育剧并不是直接向观众指出一条应对生活苦难的道路。他开始将戏剧的教育功用与娱乐功用并置,认为戏剧不应将观众置于教室般的座位上,而应提供审美和娱乐,让观众在思考人生和命运中得到快乐。
5. 布莱希特还将“陌生化”与“历史化”联系在一起,认为“陌生化就是历史化,亦即说,把这些事件和人物作为历史的、暂时的去表现”,从而使戏剧能够表现社会生活及历史发展,达到让观众参与戏剧的效果。
6. 布莱希特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四川好人》,这部作品采用“神仙下凡”的神话故事模式,设置在四川省城,通过一善一恶两个形象的不同遭遇,揭示了社会中好人往往难以被接纳,而坏人却容易成功的道理。
7. 另一部代表作品是《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讲述女主人公“大胆妈妈”在战争中以此为生,最终导致悲剧的故事。
8. 布莱希特对新时期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戏剧理念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被译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对戏剧界带来了广泛影响。新时期戏剧继承了布莱希特对戏剧理性的追求,表现出深刻的现实哲理倾向和思想深度。
9. 布莱希特的戏剧理念还推动了戏剧的“民族化”,促进了戏剧界对传统戏曲的重新认识和运用,如黄佐临将布莱希特、斯坦尼和梅兰芳结合的“写意戏剧”。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