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3
1. 冰川形成在雪线以上的地区,如果一个地区的高度没有超过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2. 在高纬度地带,如南、北极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降雪不能在一年内完全融化,逐渐积累形成终年积雪区。这种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3. 雪线以上的区域,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形成积

1. 冰川形成在雪线以上的地区,如果一个地区的高度没有超过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2. 在高纬度地带,如南、北极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降雪不能在一年内完全融化,逐渐积累形成终年积雪区。这种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

3. 雪线以上的区域,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形成积累区,可以是粒雪原或粒雪盆地。而在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冰雪消融,称为消融区。雪线附近,年降雪量和消融量相对平衡。

4. 雪线的高度会变化,这种变化受温度、降水量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温度是雪线形成的关键因素,受纬度和高度影响。纬度和高度的增加会导致温度降低,因此低纬度地区雪线较高,高纬度地区雪线较低。

5. 雪线的位置与固体降水量(降雪量)直接相关。降雪量多的地区,雪线较低;降雪量少的地区,雪线较高。例如,赤道附近的雪线比南、北回归线附近的要低。

6. 雪线的高度受地形影响也很显著。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低,因为山体阻挡了湿润气流;北坡雪线较高,因为朝阳侧融化较快,向阴侧融化较慢。

7. 当积雪达到一定量时,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成冰作用形成冰川冰,冰川冰受压力或重力影响发生运动,即冰川运动。

8. 冰川冰在压力或斜坡重力的作用下具有可塑性,可沿着斜坡运动。冰川的运动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温度降低会导致冰川积累量超过消融量,冰川向下游运动;温度升高则相反。

9. 冰川运动的速度取决于冰川厚度、地形坡度和冰面坡度。冰川厚度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冰川厚度较小且地面坡度和冰面坡度较小时,运动速度较小。

10. 冰川各部位的运动速度不同,中部流动速度最快。由于冰川运动不协调,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冰川裂隙和冰层褶皱。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23/2/88171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