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奋篆刻生涯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22
陈子奋的篆刻生涯,不仅成就斐然,更在艺术界留下深刻的印记。从早年的水游人物、百将、百美,到晚年的百花、爱国诗人、画中九友、地支圆等谱,其作品获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陈子奋曾言:“余学篆治印,垂六十年,求其一点一画圆融藏锋,而迫近於甲骨、钟鼎、玺印者,接前贤之

陈子奋的篆刻生涯,不仅成就斐然,更在艺术界留下深刻的印记。从早年的水游人物、百将、百美,到晚年的百花、爱国诗人、画中九友、地支圆等谱,其作品获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陈子奋曾言:“余学篆治印,垂六十年,求其一点一画圆融藏锋,而迫近於甲骨、钟鼎、玺印者,接前贤之步趋,冀发扬而光大。”其篆刻艺术的独特之处,得到了诗人陈衍的高度评价:“融冶皖浙二派於一炉,而追摹秦汉,瘁心力以赴之,故其笔力苍劲深厚,驳驳乎奄有完白、冬心之长焉。”

徐悲鸿则以《伯乐相马图》赠予陈子奋,并题记赞扬:“戊辰夏尽,薄游福州,乃识陈先生意蔀,年未三十,已以篆刻名其家,为余治「游於艺」、「长颅颔亦何伤」、「天下为公」诸章,雄奇遒劲,腕力横绝,盱衡此世,罕得其匹也。”徐悲鸿又致函陈子奋,称其在篆刻艺术上的造诣无人能出其右:“足下於印,固无所不可。……当代印人,精巧若寿石工,奇岸若齐白石,典丽则乔大壮,文秀若钱瘦铁、丁佛言、汤临泽等,亦时有精作,而雄浑则无过於兄者。”

陈子奋的艺术见解独到而深刻,他著有《颐谖楼印话》,其中提到:“刻朱文须留意於白,刻白文须留意於朱。求之实者,必意之虚。求之此者,必意之彼。庶几变化在手,元气淋漓。”陈子奋对于篆刻艺术的见解,不仅体现在对篆刻技巧的精湛掌握,更在于其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他强调,边阑与印字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发的妙处,断与续之间,蕴藏着精神与气势的交融。

陈子奋在篆刻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不仅体现在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更在于其对艺术创新的追求。他大胆使用简体字刻烈士名言,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与追捧。他的艺术生涯,不仅是一段篆刻艺术的旅程,更是一次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探索与实践。

综上所述,陈子奋的篆刻生涯,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更在艺术理论与实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独特的艺术见解与创新精神,为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篆刻艺术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扩展资料

陈子奋(1898-1976),字意芗,原名起,号无寐,晚年别署水叟。以诞生於宿月埕,因名所居曰宿月草堂,後移居月香衙,因又名曰月香书屋,画室曰鸟石山斋。福建长乐人。生前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聘为馆员、美术界又推为国画研究会理事长、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福州美协主席等职。著有《寿山石小志》、《甲骨文集联》、《籀文汇联》、《古钱币文字类纂》等。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22/2/847327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