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应该怎样成为一个仁者
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一章,后面还有孔子的一段话: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第三十章)(仁是这样的,自己想立身,就帮助别人也立身,自己想通达,就帮助别人也通达。以自己作比方而推己及人,这就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第一个“立”字含有站住、成立、创建的意思,第一个“达”字含有通达、顺利、完成的意思;第二个“立”字和第二个“达”字,都用作动词。“立”和“达”可以包含许多内容,例如:自己想丰衣足食,也帮助别人丰衣足食;自己想得到快乐,也帮助别人得到快乐;自己不想得病,也帮助别人预防疾病;等等。简单地讲,“已欲立而立人”,就是推己及人,这是从积极方面讲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第二章)(学生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像会见重要的外宾一样,治理百姓像承担重大的祭典一样。自己不愿意得到的不要给予别人。为国家工作不要有怨气,在家族之间也不产生怨气。”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照你说的去做。”)仲弓即冉雍,是孔子的学生。他问如何实行仁,孔子的回答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出门工作像会见外宾,治理人民像承担重大祭典,二者意思是工作要严肃认真,办事谨慎。这句话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的晋国的臼季曾经说过:“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孔子袭用这话来教育学生树立严肃谨慎的工作态度。第二个意思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另一种说法,自己不想得到诸如疾病、灾难、饥饿等不幸和困厄,也不要给予别人,这仍然是推己及人。西方天主教的《圣经》中也有意思相同的话:“己所欲,施于人。”中外古今都承认这是的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第三点意思是“无怨”,在孔子时代的宗法制社会结构中,邦就是国,家是家族,国是扩大的家,在为国家工作的岗位上,不论职位的高低、升降,或是工作中发生种种不顺心的事,不要有不满的情绪,更不心存怨恨,口出怨言。为什么呢?(这里有问号)我们既然“泛爱众”,要“博施于民”,立志为人民服务,可以为之献出自己的一切,又何必计较个人的得失呢?(这里有问号)这就是仁者的胸怀。
我们常说为人民服务,如果缺乏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能随时随地推己及人地为人民的利益着想,遇事不能把个人得失放到一边,那就不能成为仁人——高尚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