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领导讲话材料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讲原则、提要求谁不会?有可行办法吗,能解决问题吗?”,这是干部职工听完领导讲话的普遍心声。如今的党政干部,听“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压实责任”诸如此类的讲话,听得耳朵都快生茧了。在他们看来,只有能解决问题、能想出办法的领导才能让他们信服、服从。
一般来说,提对策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工作千头万绪,应该如何开展。一项复杂的工作,领导讲完,干部职工脑海一片空白、心里都是蒙的,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着手。所以,帮助职工理清思路就是领导的重要工作。要明确工作目标,让干部职工知道朝着什么方向去努力;要明确具体任务,让干部职工知道具体要做一些什么事情;要细化责任分工,让干部职工各司其职,尽快启动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
第二:问题矛盾凸显,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部分是体现领导“高瞻远瞩”和“一针见血”的时候,所以尤其重要。“高瞻远瞩”就是能准确把握工作的规律,提前预见可能产生的问题,“一针见血”就是总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找准问题的症结,解决办法“信手拈来”。所以,这一部分最高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把问题要找准、找实,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要“有效”“管火”,充分展现领导的“成竹在胸”和“足智多谋”。
第三:工作全面展开,如何保证成效。只有绝对可行的对策才能让足够多的人信服。如果工作只有安排部署、研究推动,而没有督查督办,干部职工就会主观断定工作难见成效,自身工作也就会“松松垮垮”。所以,建立会议协调机制、工作督查机制、问责责任机制、考评考核机制等就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要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领导的“决心”,消除侥幸、消除疑虑。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效解决,那么领导的魅力自然就能彰显,就能得到干部职工的尊重、认可和敬佩,才能真正统一思想,推动工作。欢迎大家点赞、转发、评论、收藏。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