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孩子克服做事浮躁的毛病
面对毛躁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让孩子意识到毛躁的坏处,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孩子做事毛躁,多是由于没有意识到毛躁的坏处。因而,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在炒菜时,可以“忘记”放盐,或者“不小心”放多了盐;早晨出门前,可“忘记”拿钥匙;如果孩子由于毛躁而忘记了带书包,家长不要忙不迭地给他送到学校去,让孩子亲身尝一下毛躁的坏处。
2.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耐性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耐性是最好的方式。
捉迷藏:孩子在捉迷藏时要想不被捉住,必须藏在一个角落,一动不动地待好长时间。如果没有耐心,就会在游戏中失败。
棋类游戏:五子棋、跳棋、围棋之类的游戏,对于培养孩子的耐性很有帮助。
3.不要随便贴标签,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
在帮孩子改变毛躁、粗心的毛病时,要避免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别老说“你怎么这样毛躁”!或者老说“孩子粗心”。否则,就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我粗心”,反而强化他的粗心行为。
4.教孩子每次只专心做一件事情
父母应该要求孩子在学习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先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做完了之后要做一次检查。确定没问题后,再做其他的事情。这样有利于孩子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有利于帮他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父母可以让孩子从检查父母做的事情做起。比如,让他去看父母洗的碗洗干净了吗?晚上睡觉前,家里的灯都关掉了吗?
从小事做起,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就容易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建议有以下几点:
1、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大多数的孩子喜欢大人对优点加以肯定和赞扬。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的热情时,有意愿要进行探究时;当孩子对别人的一些事情表示要给予热情帮助时;当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急忙要去做时;……父母不要放弃对其正确的引导。
2、引导孩子做事的计划性。父母应给孩子讲,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等。也可以告诉孩子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等。这样做会对克服做事马虎、毛躁、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毛病,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有个孩子四年级时开始住校,周末回家。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在自己的铅笔盒里放上一张小纸条,记上想把自己在学校的什么东西周末带回家,学校需要什么东西要从家里带。每次回家前按纸条记录的内容整理物品,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回校应带的物品。多年的住校生活从来没有遗落什么东西。工作后,每次出差外出前也是把需要带的东西一样一样计划好,然后一样一样的收拾装箱准备停当。
3、放手促其独立,自己的钉子自己碰,经验教育并存。经过父母的帮助和引导后,父母还应辅导孩子自己去完成,然后让孩子去做。这叫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扶、放”的三个有效步骤。其中的“放”一定要放的干净,让孩子独立地去做事,他可能会碰钉子,就让孩子自己去碰,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长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4、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帮助孩子培养严谨细致习惯关键。随着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出现,每个人都应克服做事马虎、毛躁、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毛病。父母如能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和克服,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好办法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