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就读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体验,或许能以一种相对公正客观的角度来审视。
身为一名大四准毕业生,我深感自身是阅读量相对较高的群体之一,尽管这与考研书籍无关。这问题的提出,往往意味着提问者与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有一定的关联。在此,我将试图以一个较为公正、不偏不倚的视角来分享我四年的回忆,希望它能成为大四学长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
回顾高中,我来自一所当地排名较高的高中,一本率接近75%,但我的成绩并未达到顶尖水平。尽管我不能说高考失利只是因为偶然因素,但我想提醒学弟学妹们,进入大学后,应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而不是一直将过去的成绩作为借口。
与高中同学主要就读于一本大学,包括985、211等知名学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与他们以及我们学校同学的交流,让我深刻认识到:一本与三本学生之间的差距。
一本学生能在游戏之余,期末前迅速调整状态,而三本学生往往难以在期末前集中精力。在图书馆做卷子,时而分心玩手机、浏览社交媒体,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较为普遍。
我接触的大多数学生,无论是男生在游戏里迷失自我,还是女生沉迷于穿搭、偶像剧、口红,似乎缺乏一种“书生意气”。他们看似没有明显的颓废迹象,但内心的情感表达更为有限,更多地沉浸在短暂的快乐中,缺乏深度思考与自我反思。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是自卑与享乐主义的冲突,导致自制力与学习态度的缺失。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取得成功,实属不易。
我深刻记得,为了小组的课堂作业精心准备两周,我反复要求排练,尽管知道这可能不会得到太多关注。然而,室友在作业前一晚的抱怨,让我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人的不同:面对挑战,我不愿轻易放弃。
这种现象在众多高校中普遍存在,但一本高校的情况相对较少。我接触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群体,对不直接有益于自己的事情采取敷衍态度,这与我坚持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学生确实与高水平高校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本身的问题。学生素质是关键因素,分数高低反映了学生水平的差异。
尽管我接触的大多数学生更多地关注享乐,但也有潜质优秀的学生存在。他们通过努力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为学校带来了积极影响。
面对那些自负自命不凡,自我膨胀的学生,我想说的是,不要因为周围人的弱小而高估自己。真正的成长需要持续的努力与自我提升。
最后,我坚信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正经历着积极的变化。随着分数线的提高,学生素质在不断提高,学校正逐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尽管存在挑战,但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的学校未来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