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年代怎么计算
历史的年代如何计算
一、历史年代的计算方法
历史学以时间为维度,讨论事件、事物和人物。时间以年为单位,年又细分为季、月、旬、周、日、时、分等。地球绕太阳运转带来季节变化,月亮绕地球运转形成圆缺盈虚,日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周指月亮圆缺四分之一的时间,与日有关。年、季、月、周、日的划分均以天体运行为基准。旬、时分、秒的划分则是为了更精细地划分时间段和工作生活方便。
在历史学界,比年更大的时间单位有年代、世纪、千纪、万年等。这些单位的划分并非以天体运动为基准,而是人为规定。因此,年代、世纪、千纪的划分存在多种方式。公元前的年代计算可以统一为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为前1世纪,前101年至前200年为前2世纪,依此类推。公元后的世纪可以定为从0到99为一个世纪,以此避免年份跨年代、跨世纪的问题。
二、公元前后时间的计算
公元前的年代计算相对简单,但存在公元前零年的问题。英国教会史家比德提出了公元前的年代计算方法,但未设立公元零年,导致后来的争议。基督纪年法随基督教传播而广泛使用,我国在辛亥革命后也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公元后的时间计算更为复杂。世纪分为从0到99和从1到100两种算法。公元前的事比较遥远,相对不太重要,分歧争议也不大。公元后的世纪和年代的计算则较为细致,常见的有“十年为一个年代,十个年代为一个世纪,十个世纪为一个千纪”的三年进位序列。
三、公元后的世纪和年代计算
公元后的世纪和年代计算逐渐细致化。千纪在世界史中较少使用,世纪和年代则较为常用。世纪的计算有从1到100和从0到99两种算法,各有利弊。年代的计算指十年为一个年代。在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段问题时,需要减去一个不存在的公元零年。
四、年代计算的进一步细化
在本世纪以来,生活节奏加快,出现了“年代”一词,指一个世纪的1/10,即十年为一个年代。年代的计算也有从0到9和从1到10两种算法。《辞海》提出了年代计算的不同观点。年代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划分时间和表述。例如,20世纪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纪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
在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段问题时,需要减去一个不存在的公元零年。例如,1989年我国曾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但应减去一年,即1990年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
五、年代计算的书面和口头表述
本世纪以来,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出现了“年代”一词,指一个世纪的1/10,即十年为一个年代。年代的计算也有从0到9和从1到10两种算法。《辞海》提出了年代计算的不同观点。年代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划分时间和表述。例如,20世纪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纪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
在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段问题时,需要减去一个不存在的公元零年。例如,1989年我国曾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但应减去一年,即1990年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
六、年代计算的书面和口头表述
本世纪以来,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出现了“年代”一词,指一个世纪的1/10,即十年为一个年代。年代的计算也有从0到9和从1到10两种算法。《辞海》提出了年代计算的不同观点。年代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划分时间和表述。例如,20世纪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纪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
在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段问题时,需要减去一个不存在的公元零年。例如,1989年我国曾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但应减去一年,即1990年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