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干货 | 一文教你学会画眼睛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在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学习如何画好眼睛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认识眼睛的结构,包括眼球、上眼睑、下眼睑、眼眶以及泪阜等部分。表现眼睛时,眉毛、眶上缘与鼻根、鼻梁的关系同样不可忽视。
眉毛由眉头、眉峰和眉梢构成。眉头到眉峰的长度大约是眉长的2/3,眉峰到眉梢的长度则是1/3。眉头到眉峰部分的眉毛倾向于斜向上生长,而眉峰到眉梢部分的眉毛则斜向下生长。
眼球呈球体形状,嵌在眼眶内,表面湿润,反射光线强烈,通常会在上面形成一个高光点。高光点的位置依据主光源的方向决定。随着透视角度的变化,黑眼珠会呈现不同的椭圆形,正面最为完整,全侧最小且瘪。
眼睑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它们以圆弧状包裹着眼球。眼球露出的部分包括眼白、虹膜和瞳孔。在技术表现阶段,要注重细节。
画正面眼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仔细比较下图,尽管对象的眉毛固有色为黑色,但它受到眉弓形体的影响,正处在眉弓的背光和受光面上。因此,表现时要考虑到这种由于形体转折产生的深浅变化。
眉弓底面是往里转的暗面,应用“重掐上、中间透气、轻掐下”的处理手法。眉头部位的眉毛向斜上方生长,眉梢则向斜下方生长。具体表现为:在眉头部位挑出几根较重的眉毛;中间部分要画得含蓄些;到了颞线的转折处再画出一些眉毛。
眼部外侧三角形面由眉弓的截止点(①)、颧骨空间往后转的截止点(②)以及颞线到下巴的交界线(③)组成。这个区域的亮灰与上眼皮的亮面准确地体现了前后空间。
画侧面眼睛时,需要注意:
相较于正面角度的双眼,半侧面双眼的高光会整体向外眼角一侧偏移。
眉弓在上眼皮上的投影接近眉弓下缘,但在塑造时仍需按照“重掐上、中间透气、轻掐下”的规律进行。
黑眼球和瞳孔的形状从正面的圆形变为半侧面的椭圆形。尽管如此,眼部的塑造规律保持不变,包括眉毛在眉头和眉梢的生长方向不同;上下眼皮的方圆、虚实和深浅变化;上下眼皮在内外眼角的穿插关系;上下眼皮在横向和纵向上明暗深浅形成的“球体”感觉等。
眉毛随着眉弓的形体转折而呈现出深浅变化,眉毛和眼睫毛向外翘起的质感要生动地表现出来。黑眼珠在侧面角度应稍微画扁,并且不一定画出高光。
正侧面眼睛的刻画要点包括上、下眼皮包裹眼球的感觉,上眼皮在下眼皮上的投影,以及投影形状的方圆、虚实、深浅变化。顶侧光时,黑眼球上方通常比下方略重,且黑眼球外圈不应用黑线勾死,需注意其虚实和深浅变化。瞳孔应刻画得最黑。
眼部表现步骤的关键分析包括眼珠朝向的一致性、虹膜位置的对比观察,以及眼白面积的变化。眉弓的转折用清晰柔和的明暗交界线表现,适当描绘眉毛的走向。通过表现上、下眼睑和眼袋体现眼球体积,加强近处虹膜的色调,远处虹膜做虚化处理,形成对比。
男性对象的特征为眉弓骨骼转折面清晰,体块方正有力,眉毛浓密粗黑,眼皮圆中带方,睫毛较少。女性对象的特征为眉骨起伏平缓,眉毛淡疏细,经修饰多成柳叶形,眼神清晰明亮。中年对象眼神清晰明亮,高光明确,肌肉紧贴骨骼和眼球,下眼袋明显,面积增大,皱纹随眼轮匝肌生长方向密集。老年对象眼神模糊,无明确高光,肌肉松弛,骨骼体块明显,眼皮松弛浮肿,眉弓、眼球、颧骨的穿插结构清晰明确,暗部色调较重。
不同角度的眼部表现规律包括正面俯视、仰视、半侧面和全侧面角度。在绘制时,注意上下眼睑形状的变化,注意两个眼角连线的斜度变化,远、近眼角的空间处理要到位,注意眼角的明暗和厚度的微妙变化。
完成眼睛的基本结构学习后,可通过实践来塑造眼睛的“神韵”。在绘画过程中,逐步完成眼睛的细节刻画,如瞳孔、虹膜纹理、高光、眼睫毛等,使眼睛显得生动。整个过程需要耐心,注意眼睛的黑白对比,通过细节的描绘使眼睛更加立体和有光感。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