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训诂学研究目的与方法是什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8
清人研究训诂的首要目标,是为了解析古代经传和隋唐以前的典籍,他们采用多种方法以达成这一目的: 推求文字假借:他们认识到古书难读,原因之一是文字假借。通过考究《尔雅》、《说文》等古籍的训诂,寻找文字本字。如王念孙指出,训诂的关键在于声音,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在经
清人研究训诂的首要目标,是为了解析古代经传和隋唐以前的典籍,他们采用多种方法以达成这一目的:
推求文字假借:他们认识到古书难读,原因之一是文字假借。通过考究《尔雅》、《说文》等古籍的训诂,寻找文字本字。如王念孙指出,训诂的关键在于声音,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在经传中常有假借。通过声求义,找出假借字的本字,问题便迎刃而解(引自王引之《经义述闻序》)。
确定字的本义与引申义:清人认识到词义有古今之别,以及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分。例如,“曾”字古义同于“乃”,后来引申为“曾经”;“仅”在唐以前意为“约近”,后来引申为“但”。段玉裁强调,理解词义发展对于辨析字义至关重要(《经韵楼集》卷一)。
比证文句考定词义:清代学者重视通过古书文句的互相比证来确定词义,如王念孙父子善于利用古文献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如《经义述闻》中对《诗经》的解读,被广为认可(如《读书杂志》和《经传释词》)。
因声求义:清代学者在前人基础上,利用古音知识,将形、音、义统一,开创了因声求义的新方法,如段玉裁的“声与义同原”理论,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和《释大》等,都体现了这一进步(如段氏的“农”声与“辰”声字义关联)。
总的来说,清代训诂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单音词,扩展到双音词,涵盖了实词和虚词,甚至初步涉及语法领域,他们的贡献为古书解读提供了新颖且科学的视角,将汉语训诂学推向了新的高度。
扩展资料
汉语训诂学,中国语言文字学中传统的解释语词和研究语义的学科。训诂的原意是用通行的语言解释古字古义,后来用作解释词语的泛称。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专升本的学生 就业协议书 问题
下一篇:刚毕业出来的工程师待遇如何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