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中院试录取者称为什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8
童生试,也被称为“童试”,是由明代提学官或清代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通过院试后,考生可以获得生员(即秀才)的身份,进而进入府、州、县学进行学习。院试合格的考生被称为生员,也称秀才。童生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学问和基本知识,不论年龄
童生试,也被称为“童试”,是由明代提学官或清代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通过院试后,考生可以获得生员(即秀才)的身份,进而进入府、州、县学进行学习。院试合格的考生被称为生员,也称秀才。童生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学问和基本知识,不论年龄大小,所有应试者都被称为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中提到“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的“试”即指童生试。史可法当时年纪为二十岁,已被左光斗录取为生员。《促织》中提到的“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则是指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的考生。
乡试,是明清时期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闱”。乡试由皇帝派遣的主考官主持,考试后会公布正榜和副榜,正榜录取的考生被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被称为解元。
会试,则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春季举行,故称“春闱”。由礼部主持,所有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均可参加,录取三百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则被称为会元。
殿试则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级别考试,由皇帝在宫殿上亲自策问考生,以确定甲第。实际上,有时皇帝会委托大臣主持殿试。殿试的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授予进士及第的称号,其中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二甲若干名,授予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授予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甲和三甲的第一名统称为传胪,一甲、二甲和三甲统称为进士。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为什么要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下一篇:考官问:“你为什么选择做销售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