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勤奋的美德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对学习的勤奋精神以及让孩子接受流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一个孩子掌握知识的多与少,完全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 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有辛酸的磨炼。只有具有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浏览一下 历史 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凡响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奋好学分不开的。
现在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太过急切,常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忘记培养孩子一些决定他们命运的好习惯。 为了把你的孩子打造成一个你心目中的“天才”,就要用正确的、合理的方法去培养孩子,激发他们的斗智,通过自我努力、自我教育形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
以下是一些建议:
1.通过劳动促使孩子勤奋
勤奋不仅表现在学习,更表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孩子走上 社会 后,他的勤奋就直接表现在工作中。因此, 父母要有从小就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
首先,父母要树立勤奋工作的榜样。 许多时候,父母会做一些艰辛的工作,例如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地从事体力劳动做一些又脏又累的活等。如果父母咬紧牙关,认真地去做这些事,孩子也会学到父母的这种勤奋。
其次,告诉孩子零花钱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挣,如果孩子想获得更多的零花钱,他就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干活。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只有努力干活才可以有收获,懒惰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这样,等孩子长大后,他就能够勤奋地工作了。
2.让孩子有替父母分忧的孝心与责任感
经受过一番勤奋刻苦磨砺的人,一定是一个已经具备责任心的人。责任,不但是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关心自己的人负责。 当个孩子懂得了父母挣钱不易的时候,他就会想:我一定要争口气,让我的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了这个目标,他会更加勤奋刻苦地去学习,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因此,让孩子有替父母分优的孝心与责任感,往往会成为激励孩子去努力奋斗的一种动力。
3.劳逸结合,不烦不腻
劳逸结合的办事效率远远高于死缠烂磨的办事效率,其中原因就是使孩子保持着对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 在做功课时要充分注意休息时间,让孩子舒展一下筋骨、放松一下精神状态。不要长久地磨时间去学习,那样既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腻烦心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精神状况,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休息或调整。
4.对孩子循循善诱
无论是意志还是毅力,孩子总是不如成人,为了让孩子养成勤奋的好习惯, 父母不妨采用循循善诱的办法—一就是有步骤地引导孩子去学习。 循循善诱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基本功,比如孩子要有一定的知识面;二是要注意适时的教育,引导孩子勤奋学习要抓住孩子有学习欲望的时候;三是要注意适量,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学习的内容不能越过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四是父母态度要平和,引导孩子勤奋学习应该怀有一种平常心,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5.父母要让孩子多听、多接触勤奋的事例
“天道酬勤”也好,“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也好,这些都说明了养成勤奋刻苦好习惯的重要性。
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比如:古时“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精神与现代的学习环境作比较;在电视上所看到的奥运、亚运会或全国运动会上的金牌得主,他们训练的刻苦、拼搏的顽强,以明及不夺金牌誓不罢休的毅力,无一不是勤奋刻苦的真实写照等等让他们明白,一个知难而退、怕苦怕累的人,是必然一事无成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孩子亲力亲为的亲身体验。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一些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口要能克服艰苦条件而勤奋学习都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让孩子知道能够克服艰苦条件而勤奋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崎岖的奋斗中能坚持下来,更需要一种毅力。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能拥抱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其实并不太难,只要他能够勤奋地做人,勤奋地做事,勤奋地学习和积累。一个人勤奋的品质,就是他人生的资本。越勤奋的人财富就越多;越懒惰的人,所失去的人生机会也就越多,等待他的也只能是个失败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