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应该怎么过
当年她是和李春一起考公务员的,她考上了,李春落榜。和昆明比起来,保山是个很小的城市。每日里转来转去面对的都是那些人,人少了,是非却多了。和朋友喝点酒,就被传成是喝得烂醉被人抬着回去,第二天就被领导叫去谈话,说是影响公务员队伍形象了之类的。可是被领导叫去陪酒,却成了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喝的人再难受,也得不到一句勉励,第二天还得继续上酒桌。这很让她灰心。一想到自己的一辈子就得这样和一群四五十岁的老人混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学不到任何实际能力,在那个小小的城市的小小的办公室里出出进进,她看不到一点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她决心辞职。于是很投入、很真情实感地写了一封辞职信,把自己近一年的工作体悟坦白地说了出来。没有预想过的斥责或是冷漠,她意外地迎来了被辞职信感动的几度落泪的纪检组长。纪检组长是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那天很是诚恳地对她说,你是我们局年龄最小的年轻人,我们都把你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你刚从学校出来,又是在昆明待习惯了,讨厌现在这样的生活,觉得没有意义,这都是正常的。我们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怎么会不理解你呢?然后说了一大堆挽留和勉励的话。最后看她还是执意要走,说不行你就先请个长假,好好调整一下自己,政策上最宽的是可以请一年的假。到时候如果你还是觉得适应不了,想走。我也就不挽留你了。当她回到昆明准备找一份工作时,她发现自己虽然已经上了一年多的班,但独自面对社会上的竞争,却没有任何可以凭恃的技能。这验证了她离开公务员职务的正确性,但也给她带来了现实的考验。刚开始她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项目开发部门,没多久她发现自己又回到了以前的那种怪圈。被领导带着出去跑土地,一遍一遍地请客吃饭,做的都是一些打杂、下手的活。于是,她又辞职了。她理了理自己的思路,清晰了自己的目标是找一份可以切实学到某种技能工作。她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种归属感,身份上的或者是职业上的,她要靠自己很好地生活,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像办公室文员之类的职位,不是她的想要。她本身是云南财贸学院毕业的,学的是会计专业。只是现在已经丢下很长时间,与财会相关的职位她一下子也上不了手。看来,还是得徐徐图之。她一边看书复习准备着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一边找到了一家物流公司的工作进行过渡。正是在这家公司,她遇到了赵明。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