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冥想到底在想什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8
冥想与瑜伽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从两方面理解。首先,冥想被认为是瑜伽的原初形式,追溯到大约四到五千年前,瑜伽古迹中常发现的就是人们盘腿冥想的场景。其次,冥想是所有瑜伽修行者追求的终点。不论是《帕坦伽利瑜伽经》中的八分支法、《高拉克萨本集》中的六分支法,还是《哈

冥想与瑜伽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从两方面理解。首先,冥想被认为是瑜伽的原初形式,追溯到大约四到五千年前,瑜伽古迹中常发现的就是人们盘腿冥想的场景。其次,冥想是所有瑜伽修行者追求的终点。不论是《帕坦伽利瑜伽经》中的八分支法、《高拉克萨本集》中的六分支法,还是《哈他之光》《格雷达本集》等著作提及的分支法,瑜伽的最终目标都是总持、冥想与三摩地。不管专注于体式、呼吸控制、契合法还是聆听体内音振,最终都将导向冥想和三摩地。因此,瑜伽与冥想之间的关系可简单概括为“始于尘,归于尘”。

冥想的作用广泛而显著,不仅对精神层面有益,对普通大众也大有裨益。它能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抗压、释放不良情绪,提升头脑清醒度、创造力、思维能力与决策力,疗愈身心,短时间内启动人体自愈机制,延缓衰老,改善睡眠质量。冥想之所以能实现这些效果,是因为大脑存在四种脑波段,冥想能够引导人进入类似深度睡眠状态的第四种脑波段,人体在此状态下启动自我修复和康复功能,类似于科幻小说中角色的自我修复过程,但能快速激活这一功能。

冥想的概念往往与误解相伴。它并非沉思或思考,也不是幻想或宗教。冥想是持续且不间断地将意识专注于目标的过程。总持与冥想的区别在于总持允许意识在专注目标的同时偶尔被其他思绪打断,而冥想则要求意识持续且不间断地流向目标,无任何间断。通过将意识聚焦于月亮这一例子,我们可以直观理解冥想与总持的区别。冥想的精髓在于自然发生,无法通过教或学实现,而是依赖于悟性与慧根。

冥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通过持续练习,逐渐减少思绪干扰与增强专注力,不断接近冥想境界。即使未能达到冥想的极致状态,持续练习也能减少杂念,带来益处。冥想到底在想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都没想,什么也别想,什么也不能想。这要求在冥想过程中保持空无一念的状态,避免任何形式的思考或干扰,因为任何思绪都可能中断冥想过程,将其归类为总持阶段而非冥想。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18/2/767171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