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帧中继协议及配置
帧中继介绍
帧中继协议是一种基于快速分组交换技术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其目的是在通信线路质量不断提高,用户终端智能化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相较于X.25协议,帧中继协议只专注于链路层核心功能,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效率。如今,帧中继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复杂低速报文交换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帧中继功能
帧中继技术的核心是建立在虚电路(VC)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来区分不同虚电路。帧中继交换机作为DCE设备,与路由器(DTE设备)连接,提供广域网与局域网间的高速连接。在广域网中,帧中继技术能够通过PVC(永久虚电路)服务连接不同位置的用户,实现数据高速传输。
帧中继术语
在帧中继网络中,每一连接都使用DLCI进行标识。PVC的参数配置包括承诺信息速率(CIR)、承诺的突发量(Bc)以及超过的突发量(Be)。当队列报文长度超过阀值,认为发生拥塞,队列中的报文FECN位将被置位,若拥塞持续,BECN位也将被置位。
帧中继网络与服务商
帧中继网络一般由电话公司开发,也可由私有交换机构建。服务提供商为用户的路由器分配DLCI号,用于标识与远端网络的连接。DLCI号具有本地意义,不可重复使用,且某些特定号用于LMI协议。
帧中继协议栈
帧中继技术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利用现代物理层设施(如光纤、数字传输线路)提供高速广域网连接。帧中继封装OSI栈中的上层信息,并与X.25等传统广域网报文交换技术具有相似之处,如使用FIFO队列和共享物理连接。
帧中继配置与术语
配置帧中继协议需使用特定命令,如encapsulation frame-relay指定封装类型。LMI类型选择命令frame-relay lmi-type用于配置信令协议。Frame-relay map命令用于配置静态地址映射,将目的网络协议地址映射到本地DLCI。
帧中继与路由协议
在NBMA(非广播多点访问)环境中,水平分割机制阻止路由器在串口上接收和发送更新信息。通过帧中继连接,实现部分或全网状连接,解决路由协议在广域网环境下的水平分割问题。
帧中继子接口
子接口技术允许在物理接口上建立多个逻辑接口,每个接口配置不同的DLCI连接不同的对端路由器。这使得路由器在物理接口上避免水平分割影响,实现与多台路由器的连接,简化配置。
帧中继监视与调试
使用show interface serial n命令查看接口信息和帧中继配置状态。show frame-relay lmi命令用于显示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LMI交换报文信息,有助于调试帧中继协议运行情况。
帧中继总结
帧中继技术提供了高效、快速的广域网连接,简化了数据传输过程。通过配置DLCI、LMI类型和地址映射等参数,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高速通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帧中继持续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