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令营活动所带来的思考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8
2018年8月在北京远斌老师夏令营跟班了三天,印象还是蛮深刻的,也萌发一些新的想法和启示,就此记录了下来,算对自己学习的一个总结回顾吧!营里的一日安排和幼儿园的节奏一样,主课内容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并以书写、绘画、纪录、回溯等形式让孩子们再现及内化。乡土游

2018年8月在北京远斌老师夏令营跟班了三天,印象还是蛮深刻的,也萌发一些新的想法和启示,就此记录了下来,算对自己学习的一个总结回顾吧!

营里的一日安排和幼儿园的节奏一样,主课内容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并以书写、绘画、纪录、回溯等形式让孩子们再现及内化。乡土游戏、家务培养、自然体验为辅,以头、心、手的节奏作为一天的课程安排。

在组织自由玩耍的时候,我与另外的两位助理老师跟孩子们一起游戏,远斌老师一直在观察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状态:如何和孩子说话,如何介入,如何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很敏锐的捕捉场域的信息,有需要的时候他会适时的介入引导,及时和助理老师确认,一句话一个动作多寡都恰如其分。

远斌老师时而站着,时而坐在椅子上跟旁边的孩子互动,当下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感觉他全部的感官是打开的、接纳的、敏锐的,他的培训课程讲的好,带班带活动更是丰富、有趣、有料,孩子们很自在,愿意跟随随。

好多孩子是初次参营,不论是户外还是室内活动,自由玩耍还是老师有组织的,孩子们都很投入,有充分的机会和方式表达自己。有一个孩子居然跟妈妈说要认远斌老师做干爸,妈妈给到孩子的答案是你自己去问吧,远斌老师的建议是:“好啊,这是孩子的一个愿望,你和他商量一下怎么实现就好了”。

同时又在心里反观思考:

1.我也是这样带班的,孩子们也愿意跟随,这中间好像又差点什么?

2.如果我来带领这群孩子,会有这么好的呈现出来吗?区别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就在心里,同时也确信跟着老师真的可以习到很多教师应有的意识状态和品质。直到18年年底老师们一起深入学习《幼儿的工作与游戏》并进行讨论、考核,好像一下子理顺了好多的不解和疑惑,原来我认为的并不是我所认为的那样,之于老师、孩子,榜样与模仿的意义和力量是那么微妙,成人或老师无意识的状态会一下子进入孩子的内在,因此他们会无意识的做出不同的反应来试探成人。

我们学过很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们照做了,但还是做得不够好、不够全面,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老师要有清晰的意识和目标,教导应该以图景似的方式带给孩子。图景带给孩子的是鲜活的,老师是如何准备工作的,发自内心的这种感觉能滋养孩子心灵。重要的不是你的脑袋里记住了多少,而是你教给孩子的有多少打动了孩子的心。

远斌老师以他的方式呈现出他是如何跟孩子互动的,榜样作用不仅呈现于孩子中,同样也呈现于成人之间,理解这一点用的时间跨度又有点长啊。

营里孩子最大11岁,最小的是学前班年纪,重新和这个年龄跨度的孩子一起工作,对我而言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和挑战。营里大孩子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和照顾弟弟妹妹的工作,如:提徒步上山的大桶水、拿工具材料、搬砖,垒灶、收拾整理工作材料、并且好多环节要带着小孩子一起进行(能力强的负责带领一个孩子并教会其缝沙包)。从中大孩子体验的是作为大哥哥姐姐所应承担的事情并充分享受以此得到的尊重、荣耀(如弟弟妹妹羡慕和仰望的目光)每项活动对长幼次序老师都强调,孩子们同样遵循着这些规则行事,老师们很多事情和孩子们一起做,忙中有序,某个时刻也可以美美的安享作为师者的应有的礼遇。

我们会带着孩子们去果园采摘应季的桃子和沙果,探索周围环境、徒步远足等等,每项活动让孩子们很尽兴,在山上他教孩子们爬树、用绳子在树上掉下、孩子们攀爬,从旁边搬来的木头架在树丫上,又是另一种玩法。到第三天孩子们可以在绳子上自由的探索和玩耍,有时候我忍不住要去帮忙,远斌老师说:“到这里,你该让她自己下来”,有时候觉得自己介入的过多,需要反思的还真不少呢?后面陆续的活动只能看群里老师发的照片和视频了,有制作小木船并一起下水试航,垒灶烤玉米和山芋……一直在感叹他成人培训课讲得的精彩,带孩子们活动还要精彩和生动。

缝沙包的过程是和孩子一起进行的,我们几个大人教孩子跑马针和回针后,完全是孩子自己完成的,这个过程的陪伴很重要,他说:“做事的5个次第很重要”,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成人之间(对教师或者营长的培养)

1. 0-7岁成人做,孩子看

2. 3-9岁一起做

3. 7-14岁孩子做成人看 

4. 12-18岁一起看

5. 14-21 自己做自己看。

从沙包的缝制到接下来的游戏环节,孩子们都很珍惜,因为是他们自己的亲手所得,老师带领的活动真的很好玩儿,没想到沙包居然可以玩儿出这么多花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容易陷入自己的盲区里,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无助,需要补给能量了,看到远斌老师带领的活动真是有很多的启发。每天孩子们接走了,老师带着我们进行反思,有疑问可以随时请教,听听来自不同地方伙伴们的分享,老师的发问和回答又会让我去回看自己,所以去3天就有很多的触动,要是整个14天下来就相当于一个实习、一个培训啊!后来听完去台湾实习的老师回来的分享,越发的觉得在远斌老师营里的实践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老师是我们可以模仿的榜样,甚至可以站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成人和孩子,可以在讨论环节提出你的疑问,老师去解惑的同时也会有意识的让你去思考和反观自己,这沟通的技巧和拿捏的尺度一时半会是学不来的。当然老师说好的问题可以打开一扇窗,提问也是需要很智慧的!还有其他几个助理老师都是园里派去和远斌老师学习的,当然她们是有相应冬令营和夏令营的活动,我们园里虽然没有,但这绝对是一个可以站在不同视角了解、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机会,我们为何不去尝试呢!

                              青花瓷 2018.8-2019.3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18/2/74032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