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点复测成果计算中观测角与座标方位角有没有什么关系
观测角与座标方位角在导线点复测成果计算中存在一定的关系。座标方位角是指以平行于X轴的方向为基准方向,于某边的一个端点,从基准方向顺时针转至该边的水平角度(0~360°)。观测角(左角或右角)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测站点到前视点的座标方位角。
象限角与座标方位角也有密切关系。象限角,又称象限,是平面直角座标系(笛卡尔座标系)中,主要应用于三角学和复数的阿根图(复平面)中的座标系。象限以原点为中心,x,y轴为分界线。不同象限中的点的座标符号不同。象限角与座标方位角的换算关系如下:第一象限α=R;第二象限α=180°-R;第三象限α=180°+R;第四象限α=360°-R。
在导线测量中,观测角是重要的参数之一。观测角可以通过平差改正后计算得到。已知观测角和座标方位角,可以计算边长方位角及其座标增量。例如,若所测为左角,就用已知的方位角加上观测角再减去180度;若观测角为右角,就用已知角减去观察角再加上180度。座标增量可以用含袭指边长乘以方位角,x就乘以余弦值,y就乘以正弦值。
此外,导线测量的方位角的计算就是起始方位角加上观测左角值。如果知道座标可以反算方位角,相邻两个方位角差值就是观测角,所以是可以的。在工程施工后期懒得测量导线的话都是这样反算编资料的。
测绘学与SLAM(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也有关系。SLAM源于机器人学,而测绘是一门一级学科,包含了很多领域。定位和测图在测绘中是分开进行的。例如,移动测量系统就是用LiDAR测量环境,而利用GPS&IMU来提供定位,事后利用轨迹资料将所有LiDAR资料拼到一起得到全域性一致的地图。再比如,测绘中的运动恢复结构SFM,摄影测量与视觉SLAM有很多相似之处。反过来,也可以将SLAM用于室内移动测量,三维重建等。而视觉SLAM中的特征提取,影象陪准等都是源于计算机视觉。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