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人为何留辫子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5
满清男人真正的发型是什么式样?不是如今清装辫子戏影视剧中加以美化的造型,而是所谓“金钱鼠尾”辫——     是把四周头发全部剃得精光,只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直径1寸或3厘米)一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编结成又细又长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还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

满清男人真正的发型是什么式样?不是如今清装辫子戏影视剧中加以美化的造型,而是所谓“金钱鼠尾”辫——

  

   是把四周头发全部剃得精光,只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直径1寸或3厘米)一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编结成又细又长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还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才算合格,所以它的名称叫做“金钱鼠尾”。就是说,满清(前期、中期)男人标准的辫子式样,原来是如同老鼠尾巴一样细细的!绝不像近几年以来电视剧辫子戏里面那样粗大。辫子根部也只有铜钱那么一小撮,根本谈不上茂密。其他大部分头发全都要剃光了算。这种稀奇古怪的发型:“发根如铜钱大小、老鼠尾巴粗细”,是多么丑陋的形象啊!如今再喜欢出风头的大腕大牌明星们,也未必愿意做如此稀奇古怪的发型。怪不得清装影视剧中对于辫子要加以美化了!

这种不堪入目、令人无地自容的“金钱鼠尾”辫,遭到广大汉人非常激烈持久的抵制和反抗,许多已经投降的地区的民众甚至因剃发令降而复反。因为自汉唐两千多年来,男子一直是束发别簪的发式,陡然间被形象猥琐的“金钱鼠尾”辫所替代,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震撼。汉族的发式衣冠是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象征,发式衣冠的改变实质上是对汉族文化习俗的割裂。改朝换代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该种地还种地,该交税还交税,说不定他们还盼着换一个好皇上呢;而文化习俗上的割裂对广大汉人来说就等同于数典忘祖,当然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这就是清朝初年的剃发令遭到广大民众激烈持久抵抗的根本原因所在。现在清装辫子剧中的阴阳头发式,如果根据当时颁布的剃发令的剃发标准,也是要处死的!

清朝男人真正的辫子其实不是这样的,比现在我们看到的要夸张的多,辫子的样式有个名字:“金钱鼠尾辫”。所谓“金钱”是指发根面积如金钱般大小。不是仅仅剔除前额的头发,而是几乎剔除全部的头发,只在近头顶的中心处留有一小撮的头发。这一小撮的大小,充其量也就几平方厘米,与金钱的大小一般。所谓“鼠尾”,是指辫子的粗细像老鼠的尾巴一般,又细又长,渐渐地自然下垂,如果做实验的话,辫子的粗细,应该是可以从铜钱的方孔之中刚好穿过的。有了这样的两个规格,旗人的辫子才能符合标准,称之为“金钱鼠尾辫”。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怪发”呢?原因很多,一来,这样的发式便于山林中骑射,满族人原先是游牧且好斗的民族,打猎时总担心头发会刮在树枝上,打仗时又担心敌人会揪住头发,因此索性剔掉;二来,满人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在萨满教看来,后脑是真魂栖息的地方,被视为生命之本,必须多少有点头发覆盖在上边以作保护,倘若八旗将士在战场上阵亡,还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这个叫做“捎小辫”;三来,满族人入主中原,夺取天下,“金钱鼠尾”的发式有“扫平四夷,定顶中原”的意思。所以说,满族人对于辫子是有着独特的情感的。远在女真时期,满族男人为了配合这样的发式,甚至对胡子的样式都有严格的规范: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到了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精神统治的重要手段就是更改发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汉族人的传统,自汉唐以来,男子一直是束发别簪的发式,而明朝的特点,更是一水的“峨冠博带”,为了改变这一传统,彻底让汉人归服满族,于是从后金到清初,统治者把换发作为了重要的手段。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满族人的统治者颁发了“剃发令”,每拿下一个城池,首先开展的就是变“峨冠博带”为“金钱鼠尾”。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攻下辽阳,“生擒御史张铨,其余官民皆剃发降”。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天聪四年(1630年),后金军降沙河驿,“招降城中人,皆令剃发”。【以上见清太祖、太宗《实录》】。就是这样的一个法令,在清朝初期,满汉的矛盾逐渐激化,毕竟这个更改了汉族上千年来的传统,是颠覆性的毁灭,在老百姓看来这等同于数典忘祖。然而,改朝换代的牺牲总是很残酷的。“留头不留发”,这种法令的实施根本不需要审理,随即发现随即处斩,因发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哪怕是高官显贵,只要对法令有一丝异意,也会处斩不留。可见,统治者对剃发的要求并没有因为人们的反对而有丝毫的动摇,决心是巨大的,态度是坚决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法令,清朝从一开始便埋下了“满汉不和”的恶种,直到辛亥革命,再次换发直接的成为了革命和反抗的标志。

那么,留头不留发,是不是剃发了,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史料记载:“剃发不如式者,亦斩!”。剃头,还要剔的符合标准。什么是标准?答案是唯一的:“金钱鼠尾辫”。有的人仅仅剔除了鬓角—当斩;有的人头顶头发的面积留大了—当斩,清朝官员经常让人们脱帽检查,凡不是“金钱鼠尾辫”的,没有二话,轻这入狱,重者砍头,而且连家长、地邻、甚至县官也会一并株连。也正式因为如此,索性光头,成为了当时很多男人求其两全的唯一出路。为了确保性命,为了不让脑袋上有多余的“杂毛”,清朝的前期中期,人们几乎是一个月要剔三次头。

看到这里,有人问:电视剧里的清朝发式是不是就完全错了呢,也不能这么说。在清朝的前期和中期,这样的发式是必须的,到了清朝的中后期,随着满族皇帝的改变,随着满汉的融合,“金钱鼠尾”也确实发生了一些的变化。“金钱”逐渐的变大;“鼠尾”逐渐的变粗,由鼠尾变猪尾,由猪尾变蛇尾,但是无论如何的变化,“金钱鼠尾辫”仍然是主流,是正统,依然是满族人、旗人的正宗不变的发式。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15/2/660348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