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什么时候用浊音
标准日本语中没有清音浊化现象(这里要与所谓连浊*现象区分开来)。因为日语中辅音的清浊之分直接影响着语义,在关键问题上不可能含糊,那为什么日语初学者总是觉得日语的清音假名在语流中听起来像浊音假名呢?
原因之一在上面提过了:普通话中没有浊辅音。限于普通话教学的普及性,即便是家乡方言中存在有浊音的同学,在没有学习过语音学知识之前,也只是能感觉到“两个音是不一样的”而未必能上升到利用它指导外语学习的程度。我们中国人已经习惯了靠辅音的送气与否来区分字义,而对于真正的清浊之分则不太敏感,对于这一点,学习法语或俄语的同学应该最为了解。
原因之二:日语并不靠送气与否来区分字义。每本日语教材上都明确地写着日语只分清音假名与浊音假名,但从来没有说过清音假名是否要送气。实际上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清音假名既可送气也可不送气。正如在大部分中国人耳中,浊音不过是一个较为低沉的音一样,在日本人听来,送气与不送气的假名的区别也不过是一个呼气多一点,另一个少一点而已。所以日本人说话时哪种方便就发哪种,习惯上是正式及语头时送气强一些,语中送气弱一些(这样省力)。但就这点小区别可逃不过咱们中国人的耳朵^_^习惯了“听气辨义”的中国同学一下子就听出来这两种情况下发音是“不同”的,然后顺着普通话的思维冒出问题:这个た发得明明是一会儿ta一会儿da,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音?日本人则认为中国人太认真了,在一个无关紧要的吹气问题纠缠不清,他可未必知道中国人就是靠听吹气来过活的,当然要抠着点了^o^
原因之三:日语中的浊音是不送气的。如果只是有关清音吹气与否的话,仍然不构成大问题。但另一点关键的是:日语浊音如だ等是从来也不送气的。对送气敏感的中国人只注意到了它不送气的一面,于是就认为它等同于普通话的“搭”,再加上清音假名た也有不送气的情况,这样二者就易弄混。而日本人潜意识中只注意声带是否振动,所以他们能听出是だ而非不送气的た。
综合以上原因,大致如下:
汉语:---搭---|--他-
日语:-だ--|---た---
就在这一段产生混淆↑
类比:英语与日语相同,也是靠清浊分辨辅音的。想来student中第一个t到底怎么发是很多人初学时的问题吧~答案是一样的,t一般发送气音,只不过在s之后爆破时不易送气了而已,但仍然还是清辅音。
*关于“连浊”(连浊):连浊是指在复合词中,当后面一词的首音属于[k],[s],[t],[h]时可能变为对应浊辅音的现象,如あお+そら=あおぞら。具体应该在何时产生连浊在语言学中还未有定论,而且同一个词有人会连浊亦有人不连浊,总体上日本东部倾向于连浊多而西部少。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传统“和语”中词头不能有浊音引起的,此时形成复合词时的连浊现象可起到表示结合符号的作用(类似德语复合词的所有格变化,朝鲜语复合词的“间s")。虽然不能预测何时会发生连浊,但基本可以肯定在以下情况时不会发生连浊:
1.汉语词,外来语词不发生连浊。即只有和语(包括极少数一般化的汉语词)可能发生连浊。
2.后一词含有浊音时不产生连浊。前一词含有浊音时也较少连浊。
3.前一词不是修饰后一词,即二者意义是并列的时候,不连浊。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