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渗透压怎么解释
1. 细胞内液体(ICF)和细胞外液体(ECF)的离子组成有显著差异。细胞内主要阳离子是钾,平均浓度约为140mEq/L,而细胞外的钾浓度虽然重要且受到严格调节,但相对较低,大约为3.5~5mEq/L。主要的细胞外阳离子是钠,平均浓度为140mEq/L,而细胞内钠浓度则很低,大约为12mEq/L。这些差异的维持依赖于所有细胞膜上的Na+, K+-ATP酶离子泵,该泵需要能量将钠从细胞外泵入细胞内,同时将钾从细胞内泵出。
2. 细胞内和细胞外腔隙水的运动受各自腔隙的渗透压控制,因为大多数细胞膜对水高度可渗透。正常的ECF渗透压(约290mOsm/kgH2O)与ICF渗透压大致相等。因此,血浆渗透压可以方便且正确地指示细胞内的渗透压。体液渗透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近似计算:血浆渗透压(mOsm/kg)= 2 × 血清钠浓度 + 葡萄糖浓度 / 18 + 血尿素氮(BUN)浓度 / 2.8。
3. 血清钠浓度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高血钠通常表明血浆和细胞内的高张(脱水),而低血钠通常表明血浆和细胞内的低张。血浆渗透压通常不受葡萄糖和BUN太大影响。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高血糖或明显的氮质血症,它们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
4. 在显著高血糖的情况下,ECF渗透压可能升高,超过ICF渗透压,因为缺乏胰岛素时葡萄糖缓慢地通过细胞膜,导致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动进入ECF。血清钠浓度下降与ECF的稀释成正比,血浆葡萄糖每增加100mg/dl(5.55mmol/L),血清钠降低约1.6mEq/L。这种现象称为转移性低血钠,因为TBW中的总钠量没有改变。
5. 尿素不像葡萄糖那样容易进入细胞内,因此细胞内外的尿素浓度相等,细胞内容量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尽管氮质血症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但血浆张力或有效血浆渗透压不会改变。
6. 血浆渗透压的明显改变可能是由于血清钠测定的错误。例如,正常血浆渗透压的假性低血钠症可能出现在高脂血症或极高蛋白血症中,因为脂肪和蛋白质占据了作为分析血浆的空间。
7. 血浆渗透压可以直接测定。如果测定的血浆渗透压超过上述公式计算的值,即出现渗透压间隙。增加的渗透压间隙可能是由于血浆中存在一个或多个不能测定的渗透活性物质。
8. TBW容量受口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肾脏调节的影响。当ECF渗透压增加2%时,会导致口渴和ADH释放。在严重容量丧失的情况下,为了防止ECF容量减少,ADH会相应分泌,从而保留水分,降低血浆渗透压。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