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公差与配合及其标注方法,设计人员必备!
一、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在成批生产进行机器装配时,要求零件能够互换,只要按设计要求加工出来,无需选择或修配,就能达到工作性能要求。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它为机器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便利。
公差与配合的术语涉及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与公差等。基本尺寸是设计时确定的尺寸,实际尺寸是测量得到的,极限尺寸是尺寸变动的上限和下限,尺寸偏差是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差值,而公差是允许尺寸变动的范围。
国家标准定义了孔的上偏差ES、下偏差EI以及轴的上偏差es、下偏差ei。公差带由上、下偏差限定,其宽度和位置决定了公差带的范围。
标准公差分为20级,IT01级最高,IT18级最低,标准公差等级反映了尺寸的精确度。基本偏差决定了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配合涉及孔和轴的公差带关系,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度配合。间隙配合是孔大轴小,过盈配合是孔小轴大,过度配合则是二者部分重合。
二、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在选择基准制时,国家标准推荐优先采用基孔制,因为加工孔比加工轴更困难。基轴制适用于特殊设计或经济成本效益明显的情况。
配合选择基于配合特性和功能,应尽量选择优先或常用的配合类型。间隙配合适用于有相对移动的部件,过盈配合适用于依靠过盈实现传动的部件,过度配合则用于不依赖配合传递动力的部件。
在确定公差等级时,应考虑成本与精度需求,优先选择较低等级的公差,即标准公差等级较大,公差值较大。在基本尺寸至500mm的配合中,孔的标准公差等级通常比轴低一级。
三、公差与配合的注法及查表
配合在装配图中通过公差带代号注解,如H8/f7表示基孔制间隙配合,φ30K6表示基轴制配合或仅标注零件的公差带代号。
公差在零件图中通过标注公差带代号或偏差数值实现,同时标注公差带代号和偏差数值是较为常用的形式。公差数值在查表后确定,基准件直接从标准公差表中查找。
在实际应用中,正确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合理选择公差等级和配合类型,以及规范标注公差,对于确保零件互换性与机器装配性能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