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合理选科
在新高考模式下,很多学生都想知道高考应该如何合理选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如何合理选科
1、专业导向科目
现在的专业都是和学生选修的科目挂钩的。举个例子,学生如果选了物理,就可以报考90%的专业。不过有些学生物理非常差,所以不得不选择避开。其实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定好自己的专业,最好能明确到某些学校的专业。
虽然专业的名字都相同,但是不同学校对学生要求的学科也不同。同样的专业,有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可能是必须选物理,有的学校要求就是选物理或者选化学。学生如果在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专业的话,那么可以直接导向科目组合,确定几种选择组合之后,就可以决定自己的选科。
看似只是高中选科目,其实也影响了我们高考如何报考大学的相关事宜。因此在选择科目这件事情上,眼光一定要放长远一些。不能只顾及眼前,也要考虑未来专业的选择。有些专业有哪些限制,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提前去了解清楚的。
2、结合自身实力
学生基本上都有一点小小的偏科,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科目,也都有自己的弱势科目。像物理这一课,有的人学起来就非常轻松,老师一点就通,有的人学起来却非常苦非常累。每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习成绩依然提不上去。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即使是你的弱势科,也不能比班级平均分低太多。不然问题很可能就出在你自己身上。如果自己的强势科目与自己所选的专业能对应那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不能对应就尽量尝试其他的选科组合。
3、综合学校能力
虽然学生理论上有12种不同的选科组合,但大部分学校都不能提供这么多的组合,毕竟这对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要求极高,学校也不可能单独为几个学生另外开设几个班。并且这样也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了解,大部分学校都是直接给出几个特定的组合,学生只能在这些组合中挑。基本上学校都会着重突出自己的强势科目,比如这所学校的物理教学实力非常强,老师也都非常有实力,可能就会以物理为中心展开各种科目组合。这样的学生还是尽量选择学校教学的尝试,可这样自己以后的成绩也会多很多保障。
选科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考生的选科对高考成绩、专业报考甚至未来职业都有影响,选科时至少需要考虑以下7个因素:
1、学科基础及提升空间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学习亦是如此,因此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分数、排名来综合判断。
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选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2、个人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
3、生涯规划
我们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往前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
建议在设定职业目标之前,学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