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监利:早点舌尖上的神话
监利早点,这一被当地雅士称作“早点”的美食,种类繁多,花式各异,价格却十分亲民。若每日尝试一种,连续三十天也能保持不重复。
在监利城区,我已度过了三十年岁月。对于早餐,我的记忆总是充满了温馨。糊汤米酒是每日必备,有时由妻子亲自熬制,有时则直接在早餐铺购买。
监利人早餐时常伴有早酒,这一习俗难以追溯其起源。一种说法是,多年前,挖藕工人在寒冷的水中劳作前,习惯性地饮上一小杯酒,以抵御寒冷。这逐渐形成了监利独有的早酒文化,一种平民文化。男女们饮用的是本地自酿的粮食酒,物美价廉,对肠胃十分温和。无论身份高低,人们常聚在一起,谈论时事,或是家常,早酒成为了人们沟通情感的重要纽带。
在任意一家早餐馆,即便是在偏僻的小巷中,人们围坐在竹椅上,围绕着矮桌,搭配着卤菜、凉菜、蒸格子、现炒的码子,有时甚至会因过量饮酒而步履蹒跚。
记得有一次,我来到早餐铺,费力地穿过拥挤的人群,只见一口大铁锅中糯米翻滚,热气蒸腾,甜香的味道直冲鼻腔。那位胖子不抬头看人,一手持勺,一手端碗,不停地取碗、舀汤、递给顾客。旁边的一位瘦削妇女则收取着皱巴巴的纸钞。当他听到熟人请求舀汤时,他会拖长声音答应:“好~~嘞~~”,然后满满一碗汤递给熟人。
油饼摊位于北街拐角处,锅中油滚,面案实木。夫妻俩的配合恰到好处:一方收钱,另一方操作,面团被压、拉、擀、切,葱花肉馅是必不可少的。将半成品投入锅中,几分钟之内,金黄的油饼便诞生了,被夹进控油篦子。
刚出炉的油酥饼,焦黄酥脆,每一口都是香脆的享受。豆皮切成小方块,内部包裹的食材粘合紧密,色泽诱人,口感糯香。
李大爹,我曾经的邻居,特别喜爱豆皮。他咬一口豆皮,喝一口豆浆,总是乐呵呵地对人说:“真快活!”
牛家的锅盔远近闻名,不仅吸引着附近居民,连乡镇的人们也会驱车前来购买。有时甚至可见人们排队等候。据说,他家面粉是从山西运来,和面有秘方。锅盔又大又薄,却不软塌,香脆可口。还记得几年前,锅盔的价格是三元一个。带着孙儿出门,如果能够带着一个沾了芝麻、包了香蒜肉的锅盔回家,那真是极大的幸福。
剁馍(在新沟、网市等地称为砍锅块)与豆腐脑是绝配,许多中老年人特别喜爱。大面团在平底大铁锅中烘烤成蓬松的大饼,再用大刀切成三角形状,外硬内松,吃起来越嚼越有味。吃剁馍时,搭配一碗白滑的豆腐脑,再夹上几筷子腌酸辣萝卜片,酸爽可口。
监利人同样喜爱鳝鱼面,一碗大约十元。本地的鳝鱼肉质鲜嫩,爆熟后与小白菜一同放入,最后撒上面条,在热水中过三下即可。那浓郁的鳝鱼面,滑嫩可口。
包面,四川人称之“抄手”,广东人称之“云吞”,监利人称之为“馄饨”或“包面”。皮薄馅鲜,有时汤比虾皮榨菜馅还要美味。可以蘸酱油或醋食用。有一次,我吃得很饱,真是满足而快乐。
监利的早餐种类繁多,还有热干面、面窝、生煎包、炸酱面、糯米鸡、牛肉粉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