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泻心汤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4
生姜泻心汤【药物组成】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 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煎服法】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

生姜泻心汤

【药物组成】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 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煎服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适应证】

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肠鸣下利,或胁下作痛,小便不利,脉沉弦,舌苔水滑。

【原文】

第157 条。

【方义】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而成。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运,故饮食难于消化,致使水饮内停而成痞。

药用生姜健胃以散水饮,佐以半夏涤痰消痞气; 干姜温中以去寒邪; 人参、甘草、大枣甘温扶虚,补中益气; 黄芩、黄连苦寒而降,以治胃气上逆。

【选注】

《医宗金鉴》“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 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 黄芩、黄连以泄痞热。此方备乎虚水寒热之治,对胃中不和下利之痞,焉有不愈者乎?”

尤在泾:“汗解之后,胃中不和,既不能运行真气,并不能消化饮食,于是心中痞硬,干噫食臭。

《金匮》所谓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令人噫是也。噫,嗳食也。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土得不及而水邪为殃也。故以泻心消痞,加生姜以和胃。”

【按语】

本方治胃不和而有水气之痞,此证水气虽已波及胁下,但病根犹在于胃。因寒热互结较重,故心下痞满且硬。胃虚食滞,故见干噫食臭等证。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相比,而以水气之患为突出。水气不化而横流,故胁下作痛;若水走肠间,则腹中雷鸣下利。

所以,本方重用生姜之辛散以和胃散水,他药则与半夏泻心汤同。本证如见小便不利,亦可酌加茯苓为要。

【方歌】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不和痞为殃,

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14/2/62470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