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中含有组胺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4
鲐鱼、_鱼、竹荚鱼、鲭鱼、鲣鱼、金枪鱼、秋刀鱼、马鲛鱼、青占鱼、沙丁鱼等青皮红肉的海水鱼,体内组胺属于一种生物胺,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时,会引起含组胺的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靶细胞上的组胺受体结合后就会产生生物效应,包括毛细血管扩

鲐鱼、_鱼、竹荚鱼、鲭鱼、鲣鱼、金枪鱼、秋刀鱼、马鲛鱼、青占鱼、沙丁鱼等青皮红肉的海水鱼,体内

组胺属于一种生物胺,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时,会引起含组胺的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靶细胞上的组胺受体结合后就会产生生物效应,包括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头痛、腹泻、皮疹等一系列过敏症状。

除了来自身体内的组胺,一些食物中也含有组胺。食物中组胺的最主要的来源是鱼类,鱼肉中的组胺是由细菌分泌的组氨酸脱羧酶将鱼体内的游离组氨酸降解产生。含有丰富的游离组氨酸,并存在产组胺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极易产生组胺,属于高组胺鱼类。

扩展资料

避免组胺中毒方法

首先要保证鱼类新鲜。腐败的鱼即使加热食用,依然可能导致组胺中毒。

买回来的鱼要及时吃,如需储存,也应放在低温环境中。低温条件下,细菌生长缓慢,脱羧酶活性也较低,有利于减缓腐败过程和组胺生成。

冷冻鱼的解冻方式对组胺含量也有影响,一般置于冷藏条件(0℃~4℃)缓慢解冻有利于减少组胺产生,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鱼肉组织结构,减少汁液流失,保持良好口感。

容易产生组胺的青皮红肉鱼类,更需要确保新鲜,存放前彻底刷洗鱼体、去除内脏,烹调时加入少许醋,可有效降低组胺含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夏季吃鱼小心组胺中毒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14/2/62112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