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一、课的组织结构要严密
有效利用40分钟的课堂时间,需要教师在课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这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理解,并全面考虑场地、器材布置、分组安排和队伍调动。在准备部分,通过选择与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需要相符合的引导性练习,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可以紧密衔接基本部分的内容,提高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
教师应精炼讲解,突出重点,层次清晰,语言简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时间。这要求教师熟悉大纲,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技巧前滚翻”可比喻为小皮球能滚动,以提示小学生身体象球形;“双手正面垫排球”应突出“一插、二夹、三提”等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语言启发、语言讲解比喻、示范性启发等手段,使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例如,教“投掷垒球”时,教师可慢动作重点示范;教弯道跑技术时,以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影响为例,解释跑弯道时身体向内倾斜、右臂大于左臂摆动的要领。
四、多采用连续教法
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同时进行,或教师领做,学生跟练,可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反应能力。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准备活动中的徒手操练或持器械操,能节省时间,增加课堂练习密度。例如,学生单手运小篮球时,可采用原地模仿徒手练习,效果较好。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循环练习能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激发学生兴趣,促使身体全面发展。内容选择应围绕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发展,兼顾两者结合。在编排循环练习时,需注意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培养体育小骨干,加强安全措施,场地安排集中,动作简单有效,顺序搭配合理,兼顾学生实际需求,注意练习负荷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