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展示,汇报的能力
一、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年级的自学能力很差或者说他们入学时根本没有自学能力,而且学生们对于有些知识的学习根本没有知识基础或是知识经验。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因为现在的学生都已经读过幼儿园。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先让学生们独立看图,在了解图意的基础下,独立列式,并独立思考算法。我觉得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培养和锻炼。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才有倾诉的素材。
二、 同桌合作——让学生初步感知合作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往往不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况且本来就不知道如何学习,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自主学习,他们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同桌合作一起学习, 有了倾诉对象, 学生往往都愿意说一说。强烈的表现欲使他们的思维相对活跃, 而且可以相互启发, 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使学生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中,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上的图画,学生只是看了看而已。然后我说:“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 思维就活跃起来。在相互说一说的过程中, 学生体验了观察、描述的过程, 同桌两人还能相互启发, 观察起来比较细致、完整,。学生们在描述的过程中,能把画面说完整,能说清画面的意思,并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从而能正确进行比较。
实践表明, 同桌的合作学习, 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相互启发, 共同提高。
三、 组队学习——让学生有个展示的平台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同桌合作,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一定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将全班分成了五个大队,每队有12个人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比较小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就可以培养学生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
我在教学《十几减几》时,让学生在队中先讨论出十几减几的算法,再由小组中的表达能力最差的同学汇报,得出算法好的小组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这样学生有了集体的荣誉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只有少数同学思考、讨论,多数同学依旧没有参与的状况。同时喜欢思考的同学不仅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加强了合作的意识。不爱思考的同学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如果总以单一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很快会觉得乏味。教师应独具匠心,别出心裁,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