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开发团队的人员进行绩效管理
量化管理只能适用于竞争激烈而合作少的场合,比如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制造。
对研发团队进行细致的量化管理,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研发团队靠的是成员之间互相配合,更多是合作关系,并非竞争关系;量化管理强行抹煞了合作关系,刻意强化竞争关系。须知整体并非部分之和,研发团队是不可拆分的--你能把一个人的不同器官拆开,讨论手的贡献大还是脚的贡献大吗?真的讨论出一个结果来,又有什么意义?手和脚如果能分家了,这还是一个人吗?同样,如果程序员、策划真的能够单独考核,他们为啥还要呆在团队里面,为啥不去独自创造价值?那,团队还是团队吗?
为了提高效率,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是更应该着眼于如何帮助成员合作,帮助成员沟通(大部分人并不擅长沟通),鼓励成员沟通。就我所见到的绝大部分情况,成员不做事或者进展缓慢并不是因为压力不够,也不是因为没有激励,也不是因为想偷懒;而是因为缺少沟通,工作上确实遇到障碍了。只要帮他们扫清障碍,他们就会很开心的继续前进。
如果你是一个HR, 那么量化管理是一个免不了的任务,就随随便便走走形式吧,不要当真。如果你是团队负责人,就把精力更多花在沟通上,比花在考核上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也同意bluepy的看法,量化指标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用来做考核。量化指标是用来衡量整个项目状况的,好比体检时候的指标,看到指标异常就可以引起警惕,去看看到底有没有问题了。
张诚阳同学提问的进度报表,时间周期之类的,是另外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了,这里只简单的说说。
进度上通常分为几个里程碑。但是每个里程碑的要求,一定是对项目整体的评估,而不是分解后工作任务的累积;须知整体并非部分之和,并不是分解下来的工作凑到一起就成了完整的项目了;这中间有大量的集成整合的工作,评估一定要评估集成之后的整体项目。关于整体项目,很容易弄出很多量化指标,只要记着"整体并非部分之和"这一点就行了,那种累加出来的指标是靠不住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