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煮的米线好吃
米线是昆明人常见的小吃,制作需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煮制等工序制成,外观如长线,洁白柔韧,食用方式多样。广东称之为米粉,广西称之为线粉、粉干,尤其云南米线有名。米线是古老的食物,《隋书》中提到的“粲”即指米线,原意为精米,引申为精制餐食。《齐民要术》详细记录了制作方法,先将糯米磨成粉,加蜜、水调和,灌入竹勺中,粉浆流出形成细线,再入锅煮熟,即为米线。因其流出煮熟后乱如线麻,故又称“乱积”。至宋代,米线被称为“米缆”,可干制,外观洁白光亮,细如丝线,适于馈赠他人。陈造《江湖长翁诗钞?旅馆三适》描述了米线的制作与食用,可见其制作技艺与食用方法在当时已有较高水平。
明清时期,米线被称为“米糷”,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洁糯米磨成粉,汤煮后晾干,再煮熟食用;二是将米浆与粉混合,揉成条状煮熟。现今云南米线制作,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酸浆米线,以发酵大米磨制,传统工艺复杂,产出费时,但口感筋道滑爽,有大米清香。另一种是干浆米线,直接在机器中挤压,晒干后即为干米线,方便携带与储存,食用时蒸煮涨发。过桥米线是云南的名小吃,食法独特,先烧制滚烫鸡汤,放入生肉片、乌鱼片等食材,最后加入米线拌食或涮食,味道鲜美异常。
过桥米线起源于滇南蒙自,至今已有200年历史。蒙自有南湖,湖心有岛,岛上茂林修竹,有曲桥接岸,传说当地有一举人苦读,其妻每日送饭至岛,鸡油覆盖的滚烫鸡汤热气不散,故得名“过桥米线”。蒙自过桥米线精品中,“菊花过桥米线”以其独特的菊花瓣汤而闻名,增添诗情画意。冬、春两季,常配以油煎藕片,称“十七孔桥过桥米线”。还有素制清汤过桥米线,佐以菜油、豆腐、豆腐皮、黄豆芽、冬瓜等,称“白头翁”。清光绪年间,过桥米线传至个旧等地,1920年,个旧市人孙法到昆开设仁和园,将此食法带入昆明,近年来“过桥”声誉鹊起,仅昆明市就有一二百家专营餐厅。
小锅米线是昆明人喜欢的小吃,以特制小铜锅烹制,汤热味鲜爽口。小锅炒米线则是以小锅爆炒为特色,鲜嫩麻辣,风味独特。其特点是味多辣,有民谣描述了其食用方式与口感。凉米线则是在昆明十分流行的夏季美食,将新鲜米线拌入各种调料,再加入韭菜、香菜、剁腌菜等,清凉酸辣,香郁鲜美。
传统滇味席上,凉米线作为冷盘,搭配红、白萝卜丝、韭菜段、水发木耳、海蜇丝、薄荷、鸡丝、香酥、卤鸡蛋等,五味俱全,五彩缤纷,增添喜庆之气。米线的多样制作方法与食用方式,使其成为云南独特的地方美食,深受人们喜爱。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