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中三年发奋读书,但大学却玩四年的现象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2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经过高中三年发奋读书,到了大学却玩四年的这种现象是超前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以下是详细介绍:一、超前教育是什么通俗地讲,超前教育就是超越了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教育。而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解释,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超前教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经过高中三年发奋读书,到了大学却玩四年的这种现象是超前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超前教育是什么

通俗地讲,超前教育就是超越了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教育。而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解释,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学习较大龄孩子的知识,从而使孩子达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来满足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这种教育目的集中体现在近年风传的“少年大学生”身上。可以说,超前教育包含了许多父母的功利性心理因素。当社会上的教育“内卷”现象越来越严重时,超前教育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渐渐显露出身影,对于经历高中三年奋斗而进入大学校园的很多大学生更是如此。

二、超前教育的危害是什么

强迫学生接受超越自身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知识,过早地压抑了学生的求知力和好奇心,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而这种厌学心理体现在大学生群体上的就是经过高中三年发奋读书,到了大学却玩四年这种现象。因为很多同学在高中学习得太苦,学习得太累,学习对他们来说更多的不是一种主动选择,而是一种被动选择。当三年奋斗的时光过去,升学的压力骤减的时候,超前教育造成的厌学心理就开启起作用,使得学生到了大学却玩四年。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超前教育严重地打乱了教学秩序。当一个家长看到身边的家长都在压着自己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就容易为孩子的升学而焦虑,转而对自己的孩子实行超前教育。



结语: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分阶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变化。不同的时期代表着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凌节而施”。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12/2/558384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