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微教育》分享
第一部分:你了解自然的秘密吗?
第二部分:不比较,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第三部分:不着急,超越昨天的自己
第一部分:你了解自然的秘密吗?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自然是我们的老师,向自然学习常常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从自己给自己设计的困局中走出来
自然界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顺应规律去做事情往往事半功倍,违背规律去做事情也许会获得短期收效,但往往会付出代价
我们了解自然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自然界
自然界丰富多样,人类不过是数百万物种中的一种,我曾经去过一个森林,很喜欢那儿的风景,那里有低矮的蕨类植物,还有各种各样的参天大树,一眼望去有几百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因为不一样,所以精彩。
反观我们的教育,我们总是期待着培养出标准化的孩子,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所有孩子未来都变成一个模样,这世界将会少多少精彩呢?有的孩子擅长文科,有的擅长理科,有的孩子运动细胞特别好,有的孩子艺术细胞发达,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有的孩子情商高……如果父母总是期待孩子成为标准的好孩子,就会错失孩子很多的优势。这就需要父母接纳孩子的多样性,欣赏孩子的优点,了解每个孩子都是自然的奇迹,因为自然本就是多样
自然界的生长讲求循序渐进,自然生长,可现在我们有些家长太着急了,恨不得孩子用一年就把几年的课程学完,如果给一棵树浇太多的水,施过度的肥,看上去是好心,但是最终这棵树会是怎样呢?
自然界讲求规律,而不是急功近利。还记得揠苗助长的故事吗?如果我们过度着急,让孩子做很多不该这个阶段做的事情,最终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有的家长让孩子三岁就做数学题,而这个时候并不是孩子逻辑思维的最佳发展时期,有的家长让孩子一年级就做作业,做到晚上10点多,那到了高中该怎么办呢?教育孩子要掌握规律,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爱,是接纳,是自我认同,是欣赏,是德行,是创造力,是想象力!当我们把这些基础打好了以后,后发的力量将会超出我们的想象,那这些如何耕种呢?就要靠我们父母的微教育了!竹子在生长中前面三年都在长根,然后从发芽开始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长高10多米,厚积薄发很重要,循序渐进很重要!
自然界的生命为什么顽强?因为他们需要面对风风雨雨,自然界的植物,从一颗种子开始发芽之时,就需要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灾难。
在扬州瘦西湖,有一棵古树被雷劈成了两半,却依然发出新芽。经历自然界洗礼的植物更具有韧性,而在温室中的植物因为一直都处于非常安逸的生长环境,不知不觉丧失了面对风雨的能力,一旦搬到户外就无法生存!培养孩子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面对人生路的,而人生路上免不了各种危机,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在家长的指导下面对各种危机,等孩子大了之后更无法独立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所以不要把孩子当做温室里的花朵培养,克服自己的恐惧,让孩子独自去面对一些事情。那样孩子也许会有些伤心,但伤心的过程也是心力增强的过程,如果无法从伤痛中走出来,是永远无法长大的。
有种子的地方就会有生命的奇迹,生命的顽强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我们播下一颗种子,只要有机会它就会破土而出,所以父母们要时刻给孩子播下心田的种子,只管播种就好,什么时候萌芽开花,结果交给自然就好。
那父母要剥下什么样的种子呢?播下爱的种子、感恩的种子、乐观的种子、助人的种子、相信的种子、赞美的种子、习惯的种子……相信这些富有正能量的种子,终会在某个时刻给孩子带来生命的精彩
自然告诉我们欣赏不同的存在,因材施教;自然告诉我们万物有规律,得慢慢来;自然告诉我们风雨是课堂,经历是财富;自然告诉我们种下好的种子就会开出美丽的花!
第二部分:不比较,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使命,我们要尊重多样性,不要用一个标准框住了所有人,更不要总是拿自己和他人比较从而失去本我。
人一旦有了比较心就会活得不太开心,总是用别人的成功来折磨自己。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和别人的比较,往往只是比较生活的一面而已,并不是比较生活的全部。所以,我们何必用一部分的不如意来让自己不开心呢?也许有人羡慕别人漂亮,但是漂亮的人未必有好的才华,有才华的人未必有着健康的身体,有健康身体的人未必家境富裕,家境富裕的人未必事业顺利,事业顺利的人未必婚姻幸福……
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容易,我们也知道自己有着自己的不容易,所以,让我们好好爱自己,爱自己就要爱自己的全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没有人愿意被比较,可是我们总是不知不觉的拿自己的孩子来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拿自己的伴侣和别人的伴侣去比较,我曾经听到过有些太太对自己的老公说:“你看看谁家老公又升职了,又加薪了,你怎么那么没有用呢?”试问这样的比较会让一个男人更加充满自信,意气风发的去打拼,还是会失去继续拼搏的力量。
我看到有些家长这样对待孩子,孩子这次成绩考得不错,得了95分,开开心心的回来和父母分享,家长看到分数后说:考得不错!孩子听了很开心,接下来家长又问:你们班最高分多少分,你为什么没有考最高分呢?
孩子听了这话兴奋的表情顿时没了,剩下的只有落寞!
我曾经和一个上初中的孩子聊天,他已经极度厌学了,他父母说他小的时候学习成绩挺好的,不知道为何现在成了这样,后来与孩子聊天时,他说无论他多么努力,他的父母都不知足,就算考了全班第一还要拿他和全年级第一比较,他觉得这样的努力没有意义。
比较是一种打击人的行为,老师经常拿同学做比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父母拿孩子做比较会伤害孩子的自信,管理者拿员工做比较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因为没有人喜欢比较。
有本书很值得读,叫做《幸福从接纳开始》,无论怎样,接纳自己的全部。
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相信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奇迹,无论他人的花开得多么灿烂,我们守着自己的一缕芬芳也是一种魅力,无论怎样,接纳他人的全部,带着欣赏看待一切,因为欣赏是美好的开始,世界会成为我们认为的那样,这样去接纳,一切都会变得比我们认为的更美好
第三部分:不着急,超越昨天的自己。
当我们贪心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着急,当我们向内看的时候,发现只要比昨天的自己好一些,就会心生欢喜。当我们着急成长的时候,成长就不来了。当我们很想赚钱的时候,钱也不来了。所以不要着急,慢慢来!
有时候,因为比较,我们会急躁,急躁的时候,便容易失去了自己的节奏,跟着别人的节奏走,最后乱了自己的方寸。
很多国内企业相互竞争,盲目追求超越对手,不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资金跟不上,团队跟不上,管理跟不上,最后破产倒闭。所以,不要总是想着超越对手,超越昨天的自己就好了。
每天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超越,多参加一次学习,多交一个朋友,多分享一个观点,多总结一个经验,多提升一点智慧,多养成一个好习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不知不觉就会积聚能量,如果我们每天能够超越昨天的自己一点点,而不是试图一次性变革,我们就会更加淡定,更加稳扎稳打
一些培训学校校长面对压力特别着急,我就问他们,你们希望做多久的教育呢?他们说至少30年。既然我们要做30年的教育,咱们能不能不要那么着急,让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从辅导好一个学生开始,也是有价值的!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好,是一种攀比心在作祟。我经常问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搞得那么辛苦?他们说,周围的孩子比我们孩子辛苦的多呢!去培训班报名的家长也常常是攀比不断,比如孩子的水平只能学习《新概念英语1》的内容,但是家长就一定要让孩子学习《新概念英语2》,理由竟然是同事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学的就是《新概念英语2》!这样的攀比最终害了孩子,因为每个学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在教学中,我们给老师的指导原则中有一个“i+1”原则,“i”代表学生现在的水平,而“1”表示的是在这个水平上增加一点点就好,不要把1变成了2、3、4,因为超出孩子目前水平太多的东西,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最终会让孩子没了成就感,看上去是赢了,结果却是输了。
“1”也告诉我们,微教育是要每天进行的,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传递爱和鼓励,传递理念,传递科学的方法,最终就会达到想要去的那个彼岸。反之,如果我们着急了,往往传递的是焦虑,指责和错误的方法。
生命是场马拉松,需要合理的分配体力,如果一开始冲的太快,到后面就没了力气,最终到不了终点,慢慢来,超越昨天的自己就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