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消防苦劝3小时救下跳楼女子,围观者却打光起哄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11
6月26号,南通一女子在30层楼顶上要轻生,消防员顶着37度的高温,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才把这名女子救下来。但是与消防员拼尽全力救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围观群众的麻木与冷漠,不但不协助消防人员救人,还起哄甚至用汽车的强光干扰消防人员的救助。看到这个消息不禁让人感

6月26号,南通一女子在30层楼顶上要轻生,消防员顶着37度的高温,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才把这名女子救下来。但是与消防员拼尽全力救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围观群众的麻木与冷漠,不但不协助消防人员救人,还起哄甚至用汽车的强光干扰消防人员的救助。看到这个消息不禁让人感到气愤与悲哀,内心也瞬间沉重许多。

在气愤与无奈的同时,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写的一本书《乌合之众》。在这本书中,勒庞详细地描述了类似情景下的集体心态。勒庞认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泯灭了。在潜意识里面就被群体思想所控制,就会产生随大流的心理。并且并不是人越多,人的正义感就越强,有时候却恰恰相反。可能平时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个人,但是有时候在群体活动中,却会身不由己,面对不义之事却变得失去理智,成为狂热残暴的恶魔。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虽然是红灯,但是只要一个人走,就会有第二个人跟着走,接着就是有许多人闯红灯。再比如,经常有媒体报道说,有运载大量物资或钱财的货车,在公路上不幸遭遇事故翻车后,被周围村民哄抢,司机无奈地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有历史上的民众热情高涨地争吃袁崇焕被凌迟后割下来的肉的史实,让人不禁毛骨悚然。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责任分散效应,也叫旁观者效应。指的是如果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某个人身上时,这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很重,失败时所承担的愧疚感也相对很重;但是如果把责任分散到许多人身上时,因为责任分摊,每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很弱,并且会感觉做点坏事也无所谓,反正"法不责众"。

在本次救人事件中,也正因为旁观者有了责任分散效应,并且是在天比较黑的时候,认为即使自己起哄、打灯,也并不容易被人发现,就如同平时的匿名投票一样,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乌合之众",这四个字非常形象,但同时也不折不扣地反应出来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呜呼悲哉!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41211/2/544477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