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地理介绍
湘江发源于零陵始安县的阳海山,上游是湘水。湘江在零陵县东方向东北流过,然后继续东北经过洮阳县东、泉陵县西、重安县东,再东北经过酃县西,接收从东南方向来的承水注入。
衡山位于湘江东南面的两侧,与湘江相临,从长沙到此处,沿着湘江有七百里长,有九个方向和九个背向,因此渔夫们唱道:“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向下注流,映照着青林,直注入山下,望去如同一幅练带在山间。湘水继续东北流经湘南县东,又经过湘西县南,分湘南置于此,是衡阳郡的治所。魏甘露二年,吴孙亮将长沙西部分割出来设立,治所为湘南。后来太守何承天将治所迁移到湘西。
湘水东北流经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隰,是休息心灵之士的聚集地。再东北经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方向注入湘水。之后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方向注入湘水。
《续汉书·五行志》记载,建安八年,长沙醴陵县有一座大山,常发出如牛呴声,持续几年。后来豫章的贼人攻陷县亭,杀害了官吏和民众,因此成为警示之物。湘水继续向北流经建宁县,西傍湘水,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深同三峡。湘水再向北流经建宁县故城下,晋太始年间建立。
湘水继续向北流经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方向流注入湘水。在长沙境内,湘水向北流过南津城西(即今南大桥之东南郊公园附近),西对橘洲(不是今天的橘子洲,唐代诗人也有提及,两边枫树作为岸边,橘树为洲)。水西有橘洲子戍,故郭尚存(根据长沙郊区地名录,有一个土城遗址在附近)。
湘水向北流,左汇瓦官(地方志家考证为靳江)水口,湘浦也。再流过船官(任案:船官,后代史家考证均认为即今南湖港,仅存南湖路)西,湘州商船停泊之处。北对长沙郡(此郡迁移到长沙城外,因长沙城当时很小,估计南部只到坡子街),郡在水东,州城在南,旧治在城中(旧治在太平街贾谊故居东,可能即今五一广场平和堂、甘长顺、百天百货、王府井等附近),后迁至此。
湘水左流麓山东,山上有故城,山北有白露水口,湘浦也。再右流临湘县故城(任案:临湘故城有人认为在坡子街以北五一广场紫荆街以南地区)西,县治湘水(任案:疑有误),滨临川侧,(任案:此处似只能如此句豆,有所不解,梁小进兄的点豆则为:“又右迳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王莽改号抚睦(原文陆,误),故楚南境之地也。
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之地也。秦始皇二十六年令曰:荆王献青阳以西。《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注》张晏曰:青阳,地名也。苏林曰:青阳,长沙县也。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考古发现已证明长沙城非始筑于吴芮。另吴芮即位时间极短,不可能修城。)汉景帝二年,封唐姬子发为王(即定王刘发),都此,王莽之镇蛮郡也。于《禹贡》则荆州之域。
晋怀帝以永嘉元年,分荆州湘中诸郡,立湘州,治此。城之内。郡廨(当是旧郡署,可能在今春天百货附近、王府井百货附近)西有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任案:今太平街有贾谊故居),中有一井,是谊所凿,极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似壶。傍有一脚石床,纔容一人坐,形制甚古。流俗相承,云谊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亦云谊所植也。
城之西北有故市(任案:藩城堤附近或以南得水利之便),北对临湘县之新治(潮宗街中山亭附近)。县治西北有北津城(此北津城可能在今营盘西路口附近或以南,但肯定不是今天河西三汊矶之北津城,三汊矶之北津城为《水经注》提到的三石戍)。
县北有吴芮冢(考古专家称在河西,吴家墓皆在河西,但据文字似可认为在今六堆子、一医院处或远在留芳岭),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之佳憩也。郭颁《世语》云:魏黄初末,吴人发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预发冢人于寿春见南蛮校尉吴纲,曰:君形貌何类长沙王吴芮乎?但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卒至冢发四百年,至见纲又四十馀年矣。
湘水左合誓口,又北得石椁口,并湘浦也。右合麻溪水口,湘浦也。湘水又北迳三石山(即今商学院北津城校区所在)东。山枕侧湘川,北即三石水口也,湘浦也。水北有三石戍戍城(任案:即今之北津城所在)为二水之会也。
湘水又迳浏口戍西,北对浏水。
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沩水同益阳县马头山,东迳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湘水又北合断口,又北则下营口,湘浦也。湘水之左岸有高口,水出益阳县,西北迳高口戍南,又西北,上鼻水,自鼻洲上口,受湘西入焉。谓之上鼻浦。高水西北与下鼻浦合,水自鼻洲下口,首受湘川,西通高水,谓之下鼻口。高水又西北,右屈为陵子潭,东北流注湘为陵子口。湘水自高口戍东,又北,右会鼻洲,左合上鼻口,又北,左对下鼻口,又北,得陵子口,湘水右岸,铜官浦出焉。
湘水又北迳铜官山,西临湘水,山土紫色,内含云母,故亦谓之云母山也。
又北过罗县西,涢水从东来流注之。
扩展资料
湘江位于江南地区,是湖南省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海拔近2000米的九嶷山脚蓝山县野狗山麓[1],上游称潇水,零陵以北开始称湘江[1],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入洞庭湖后归长江。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上游水急滩多,中下游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旧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