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鹞风筝介绍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以盛产板鹞风筝而闻名全国。板鹞以其巨大的体型、平整如板的外观,以及独特的南通风筝结构,成为南通风筝的代表作。外形古朴的板鹞,绘画精细,鹞面上装有数十乃至数百只大小不一的哨口,在放飞时能发出不同的音响,组合成一支雄壮的空中交响乐,仿佛机群掠空,震耳欲聋,又似江海怒涛,汹涌澎湃。南通的造型风筝,以如皋所出为代表,将灯彩、绘画、风筝技艺融为一体,相比北派风筝,更显精巧工细,灵活美观。
我国南鹞北鸢两大流派的风筝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中南通是南派风筝的主要产地,哨口风筝(又名哨口板鹞)在众多南通风筝中独具特色。哨口板鹞的制作工艺集雕、扎、书、画、绣等多种技艺于一体,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更在放飞时表现出稳定、优美的形态,以及各种音调的哨口和谐而有节奏的震空齐鸣,如同声色俱佳的空中丽人,以其无穷魅力伴随放飞者在天地之间,享受人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万千妙趣。
古人在纸鹞上以竹丝为弦,风吹有声,如同筝鸣响,因此取名风筝。南通哨口板鹞作为形声兼备的珍品,在风筝世界中实属难得。其雕、扎、绘、制,凝聚了江海平原上历代风筝爱好者的智慧与心血,积累了千余年来的心血和实践知识。哨口板鹞的制作工艺要求极高,从选择质地坚实、弹性好的江南笔竹或老竹,到用文火烤直、砂纸打光、罩以清漆,直至选择晴天干燥之日进行扎制,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板鹞骨架扎制完成后,还需使用事先按尺寸绘绣好的绢布缝合,并用去弹性的蜡线或细绳作为引线。引线五至十二根,上下迎角适当,左右对称,长短与风筝大小相宜。板鹞的两条尾子,通常采用加工后质地松柔的蒲草或稻草正反搓成上粗下细、左右均匀一致的草绳制作,长度约为板鹞高度的十五倍左右,重量为装配哨口后全重的十分之七。这些工艺使得标准的哨口板鹞无论大小,均可在空中承受五级以上风力,即使在七八级的强风中,也依然能够稳悬于数百米高空。
为了装配音响设备,哨口板鹞需装载一整套音响设备,因而对风力有一定的要求。大型板鹞通常需要六级以上风力,小型板鹞也需要五级风力才能稳定升空并发出正常音响。与我国北派风筝以及世界各地的无声风筝相比,哨口板鹞对风力的要求形成了显著的气象条件差异。南通哨口板鹞不仅展示了中国风筝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中国风筝制作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对自然风力的巧妙利用,是中国风筝文化中的瑰宝。
扩展资料
板鹞又名南通板鹞以其形同门板而得名,以巨大、彩画、布满哨子、音色宏亮而成特色。大六角风筝最常见,数个小六角风筝并联在一起,可以变出“七星串联”、“十九星串联”等样式。彩画多用红、黄、黑色,与蓝天白云形成对比。板鹞 上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哨子,最大的哨子称“嗡声”,用大葫芦做成,形同大木桶,发音如大提琴;小哨子用栗壳、百果壳等做成,发声尖亮 。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