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鞋都”留住品牌根,产业转移求新生
国家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一经发布,让包括安新县三台镇在内的这片土地一片欢腾。然而,三台鞋业集群处于新区规划起步区内,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北方鞋都面临一系列挑战。雄安新区规划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发展目标为“贯彻新发展银迅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是新区发展的基点,主导产业将主要围绕生物制药、电子科技、高端制造、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而鞋服产业属于传统、劳动密集行业,与新区的发展规划存在严重冲突,这将导致安新县鞋服配套产业萎缩,因此产业转型和转移势在必行。
对于一个日臻成熟的大型特色产业集群来说,在其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突发性事件对其造成的巨大冲击和威胁显而易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河北安新县三台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制鞋生产基地,不仅为鞋这个传统的消费产品引进了高技术,创造了省级名牌,形成了产业园区,还成立了安新县鞋服鞋材行业协会,为中国北方鞋服行业的规范化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制鞋产区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南有晋江,北有三台。河北安新县制鞋行业主要集中在三台镇,在2017年国家设立雄安新区之前,已经形成了完善而庞大的制鞋产业集群。从1978年开始起步,迄今已有近40年发展史,历经3代创业者,2010年左右曾涌现各类企业近两万家。后经过多轮市场洗牌,三台镇现有制鞋企业1000余家,鞋材企业2000余家,制鞋生产线1000余条,年产能超过5亿双,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15万人,在中国中低端鞋业市场占有近半壁江山。正是因为“北方鞋都”的卓越贡献,三台镇于2016年荣膺由住建销搏链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评出的“全国重点镇”,是雄安新区所辖区域唯一上榜的全国名镇。
目前的“北方鞋都”,就是中国制造的缩影,主要总结为以下三个根本特征。
“北方鞋都”的优势,是聚焦细分市场的精耕细作。
“北方鞋都”的竞争力,来自于全产业链的高效率。
“北方鞋都”的生命线,存在于自成体系的生态圈。
“北方鞋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节点。辩证来看,产业转移既是历史性挑战,也是历史性机遇。要么从“地头蛇”跨越为龙,从此天高任我飞;要么依然在地面挣扎,甚至退化为“蚯蚓”,任人践踏。而其中,从产区品牌到全价值链品牌的转折点,也正是“北方鞋都”的生死关。
当“北方鞋都”遭遇国家战略,产业转移已是必然之路。是产业转移,也是生死转移,不是简单复制,还是化茧成蝶。
关于产业转移要从四个层面去看。
其一,关于“北方鞋都”的产业转移,必须做到“三位必须”:必须实现安全转移,必须实现健康存续,必须实现创新升级。存量盘是生存之基,是现金奶牛,是转型升级的物质条件,也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构成。要保住存量盘不丢失,要保住原有的产业竞争力。这次产业转移,不仅仅是企业搬迁,还是产业链搬迁,更是生态圈的重建。让产业安全转移、健康存续并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做到要主动转移,要抱团转移,要专业转移,做到产业延续,凤凰涅槃。
其二,关于目的地选址,应符合三大基本原则:落得了地,扎得了根,活得更好。
其三,关于新产业集群生态圈建设,应遵循三大基本要求:成本洼地,效率高地,创新腹地。
其四,关于“北方鞋都”的产业转移,应理解其两大本质:是产业转移,其实更是产业升级;是产业转移,其实更是产能转移。
面对雄安新区设立带来的产业转型转移的挑战,安新县鞋服鞋材行业协会致力于发挥政企纽带连接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汇聚各界力量,加快鞋服鞋材产业转型升级,谋划鞋服新城项目。秉着互信互利,精诚合作理念,与地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支持雄安建设、服务雄安建设,推动鞋服鞋材资源整合、加快鞋服鞋材转型升级,力争打造雄安新区产业转移的示范性项目。
2017年,石家庄高邑县“再造一个新高邑”发展目标的实现到了决战期,产业和经济发展行进到优化、升级的阶段,城镇化发展也到了进一步深化、探索新模式的关口。
与此同时,安新县鞋服鞋材行业协会项目团队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以大三台制鞋产区为基础打造一个鞋业特色小镇,完成产业链的整体搬迁,从而实现北方鞋都存量盘的异地再造,并同步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北方鞋都增量盘的创新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新县鞋服鞋材行业协会将高邑县列为产业转移目的地,并完成了对高邑县的考察。最终,高邑在搬迁距离、优惠政策、可利用土地资源、营商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比选中脱颖而出。高邑县拥有已经规划好的2万亩省级工业园区,完成了九通一平,具备整体承接整个产业集群的能力。
2017年8月14日,安新县制鞋行业协会率企业代表和智库专家考察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8月25日,安新县制鞋行业协会与高邑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北方鞋都”正式定都高邑。
2018年5月3日,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安新县鞋服鞋材行业协会签订《雄安新区/制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框架协议》。
雄安新区制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将在定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约一万亩,建造总投资约120亿的定州鞋服新城,它将包含生产智慧厂房、物联网仓储物流中心,培训学校以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此外,三方还会在雄安新区设立雄安鞋服产业研究中心项目,将在项目园区内设立产业研发中心、技术学院、高端技术和产品展示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产品推广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会是一座集生产、销售、展示、居住生活于一体、配套设施齐全的生态智能制造新城。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有着丰富投资建设管理经验、领先的世界技术,必将助力鞋服鞋材产业的进一步提升。中建六局将在施工组织、资源配备、技术资金支持、综合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持续深入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以“雄安质量”为标准竭力打造社会满意的精品工程,以实际行动诠释“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企业核心理念,为国家千年大计的落地实施贡献力量。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将为该项目提供全要素的,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设计方案。集合各个专业优秀的骨干,以最精锐的力量参与其中。
向前一步,聚沙成堆,化茧为蝶。从一个200亿产区到一个1000亿品牌矩阵,未来可期。
(一)留住品牌留住根
按照安新县制鞋业行业协会和产业迁移目的地人民政府达成了战略共识,各方将进行产业深度研究、产业科学规划和产城专业建设,努力将雄安新区安新县“北方鞋都”三台鞋业集群的生产功能在当地落地,完成产区转移,实现“北方鞋都”存量盘的异地再造。
同时,致力于完善交易集散、文化交流、技术创新、品牌孵化、标准制定和行业培训等更多产业功能,健全鞋业产业链,重构鞋业生态圈,完成产业升级,实现留住“北方鞋都”企业品牌的存续发展及增量盘的创新发展。
(二)选对土壤选对路
在“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的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北方鞋都新三台鞋业小镇将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三台鞋业“集而不群”的状况。
按照目前的策划,新三台鞋业小镇规划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预计引入1000家企业,投资超过500亿元。项目建设共分为三期,预计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北部最大的运动休闲鞋创新产销示范区。项目规划有管理智慧中枢、现代产业集群、现代商业集群和综合配套集群等四大功能区块,包括现代工业厂房、仓储物流、鞋服大集、品牌街区、电商部落、双创基地、固废发电、鞋履文化博物馆等近百个建设项目,定位精准,规划科学,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突破10亿双,年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并将带动超过20万人就业。
(三)再造生育再造种
导入“特色小镇战略”实现产业转移。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最新形态,特色小镇代表了人类发展的先进文明成果,无论是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的角度考虑,还是目前国家的政策安排角度考虑,都值得大力鼓励。产业特色化,城市主题化,运营品牌化,高标准规划,系统化打造,专业化管理,产区品牌再造和零售品牌孵化同步实现。
成熟的产业支撑,系统的文化发掘,3A级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